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在多媒體上出示“中共一大上海會址”和“南湖游船”兩幅圖片,并說明中共一大上海會址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紅色回憶,南湖游船每天都要接待許多的游人。在此基礎上,提問學生:它們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有什么關系?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又有哪些重大意義呢?引發學生思考,順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歷史條件
教師展示“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示意圖”,要求學生結合教材思考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組織條件。
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回顧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相關史實,在此基礎上,學生思考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還有哪些?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思想條件和階級條件進行分析。
教師總結: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思想條件是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階級條件是工人階級隊伍的發展壯大。
(二)中共一大的召開
1.教師播放《建黨偉業》中關于中共一大召開的視頻片段,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思考中共一大召開的時間、地點和主要代表人員有哪些?主要內容又是什么?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很容易的了解到中共召開的時間是1921年7月,地點是上海,后來轉至浙江嘉興南湖,參與人員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代表,而且共產國際也派馬林等出席了會議。
2.教師提問學生,為什么后期要轉移會議地址呢?教師請學生講述這個小故事活躍課堂氛圍。
3.教師提問:中共一大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夠得到部分信息,但是不全面。因此教師在此需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中共一大的內容和意義。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總結:中共一大的主要內容是通過了黨綱,確定了黨的名稱和奮斗目標;這次會議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并且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4.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出席會議的13位代表名單和人物圖片,并且提問學生,陳獨秀當時并沒有參加中共一大會議,為什么還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呢?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陳獨秀的貢獻進行思考。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力,并且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發起者之一,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三)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相關材料,并提出問題: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和教材,思考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有哪些?為什么說“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1)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領導者,推動中國革命不斷向前發展;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理論做指導。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革命實際相結合,就能制定正確的民主革命綱領,保證中國革命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直到勝利。
(2)“新”的體現:新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奮斗目標——實現共產主義。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采用師生共同總結的形式,帶領學生共同復習本節課所學。
作業:為了更好的領導工人運動,中國共產黨在誕生之后又做出了怎樣的努力呢?感興趣的同學,課下自主查閱相關資料進行了解,也可以預習課本上的內容,下節課互相分享自己的成果。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
【參考答案】
當時中國綜合國力仍然很弱;北洋軍閥政府仍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帝國主義列強在華仍有許多特權;中國的社會性質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為什么要成立中國共產黨?
【參考答案】
在以前的民主革命中,中國的資產階級雖然有自己的政黨,但由于自身的軟弱與妥協,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這使得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看到,要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必須建立中國共產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