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于5月18日-19日進行,下面考試吧整理了“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高中心理健康面試真題”,請廣大考生參考使用。
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高中心理健康 《高中生價值觀形成中存在的問題》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心靈故事
1.講述故事
據說老子騎青牛越過函谷關的時候,一位年逾百歲的老翁前來府衙找他。這位老翁對說道:“老朽聽說先生您博學多才,故特來向您請教一個問題。我今年已經106歲了,然而與我同齡的人都紛紛作古而去了。你看他們,耗盡心血所追求的榮華富貴卻不能享受這種富貴,盡管我不置只磚片瓦,可我仍然能夠居于華麗的房舍中。因此,我的問題是:現在我是不是可以嘲笑他們徒勞一生,而只能落到一個不能享受生活的地步呢?”老子微微一笑,然后對身邊的徒弟說:“你去找一塊木頭和一塊石頭來。”當木頭和石頭拿來時,老子問道:“如果木頭和石頭只能擇一個,您是選擇木頭還是石頭呢?”“當然是木頭。”老翁得意地拿起木頭說道。”為什么?”老子撫須笑問。“因為這石頭還沒有打磨,所以它沒棱沒角的,我取它何用?而木頭多少還能有點用處。”老子回過頭來問老翁:“是石頭壽命長還是木頭壽命長呢?”老翁猶豫了一下說:“自然是石頭。”老翁恍然大悟。
2.交流討論
(1)師:這個故事要表達了什么意思?
生1:石頭與木頭相比,雖然石頭壽命長,但卻不如木頭作用大,所以人們都選擇有用的木頭。而這個故事中,一生享受榮華富貴、長命百歲的老翁就代表石頭,其他耗盡心血、拼搏一生的人代表木頭。
生2:人的一生如果只是享受而沒有真正做出貢獻的話,即使是長壽,也沒有任何用處,所以做人應如木頭。
(2)師: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石頭還是木頭?為什么?
生1:我會選木頭,理由和老翁一樣,木頭比石頭有用。
生2:我會選擇石頭,石頭比較堅固,以現在的科技,石頭的實用性遠遠大于木頭。
3.教師小結
在不同社會背景下,石頭和木頭有不同的用法,但是人們在選擇的時候,都會選擇對自己來說有用的,這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觀。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思維接近成年人,但是缺少生活閱歷,在價值觀上容易出現偏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高中生價值觀形成中存在的問題,學著解決問題。
(二)主題活動一:生命之舟1
1.活動規則
你和5個人被困在大洋中的一個小救生艇里,其中有一個3歲大的小孩,一個65歲的老人,小孩子30歲的母親,一個20歲的年輕男子和一個青少年。你們的食物僅能夠維持其中五個人支撐到一個附近的小島。如果你們其中的一個必須離船以確保其他人能夠生存,你會選擇誰?為什么?
2.完成活動
3.交流討論
師:請先獨立思考,不與其他人討論,你選擇什么?為什么?
生1:我選擇65歲的老翁,因為他人近古稀,而其他人后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生2:我選擇自己,65歲的老翁有經驗,遇到事情可以幫助大家,年輕人和青少年有體力,可以幫助大家到達小島,婦女和孩子象征生命。隨意我選擇自己離開。
師:接下來,請各位回到心理小組中,與組員討論你的選擇,并形成最終答案。你們是如何選擇的,為什么?
生:我們依舊選擇65歲的老翁,畢竟其他人的生命還很長,也有體力,孩子更是未來的棟梁,所以我們選擇老翁。
4.教師小結
同學們都選擇了65歲的老翁,原因都是他的年齡大了,在選擇的時候僅僅以年齡來判斷。僅根據一方面來做判斷,很容易使我們的價值判斷出現偏差,這是我們中學生經常碰到的問題。
(三)主題活動二:生命之舟2
1.活動規則
現在如果下面的情況是真的,你會怎么決定?
(1)那位老人是個水手。
(2)年輕男子是個罪犯。
(3)青少年是個跛子。
(4)小孩是個智障。
(5)小孩的母親惠艾滋病。
2.交流討論
(1)師:如果這些情況都是真的,你會怎么決定?
生1:我會選擇年輕男子,因為他是個罪犯,留在小艇上可能會為了生存危害其他人。
生2:我會選擇小孩,因為他的情況會影響他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在這放棄他可能是對他最好的選擇。
(2)師:你覺得從這個游戲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生1:我們在做價值選擇的時候,不能片面的依賴于表面的東西來判斷,還需要看到本質。
生2:我們必須依靠社會認可的價值觀來做決定,不能盲目判斷。
3.教師小結
高中階段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出現價值偏差是正常的,但是也告訴我們,在做價值選擇的時候應當依靠某種社會認可的價值觀來決定,也可以從多方面來進行分析,最終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
(四)總結升華
1.你的價值觀是什么?即為了什么,你可以奉獻自己的一生?思考自己想在墓志銘刻下哪些話語?與同桌交流討論。
2.課后,詢問幾個年長的親友,是什么曾影響了他們的人生?又是怎樣影響了他們的人生?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你的教學思路是什么?
【參考答案】
本課通過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游戲中了解自己的價值判斷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熱身活動通過一個故事,讓學生了解他人的價值觀是什么樣的,別人在進行價值判斷的時候依賴的是什么,從而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把握。
其次,主題活動通過生命之舟的形式,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僅告訴學生活動內容中主人公的年齡,讓他們進行價值選擇,第二個階段再告訴學生每個主人公的性質,再讓學生進行選擇。通過這樣的游戲,讓學生知道,在進行價值選擇的時候,不能只看片面、表面的東西,還要依賴于某種社會認可的價值觀念來判斷。從而糾正學生在價值觀形成時候,看事物只看片面,或者依賴主觀意識的問題。
最后,總結升華,讓學生思考自己的墓志銘,思考自己的追求,并向年長有經驗的請教,了解身邊人的價值觀。這樣有助于鞏固本堂課的內容。
2.正確價值觀的作用?
【參考答案】
價值觀對動機有導向的作用,人們行為的動機受價值觀的支配和制約,價值觀對動機模式有重要影響,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相同,動機的目的方向受價值觀的支配,只有那些經過價值判斷被認為是可取的,才能轉換為行為的動機,并以此為目標引導人們的行為。
價值觀反映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及行為結果的評價和看法,因而,它從某個方面反映了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反映了人的主觀認知世界。
高中心理健康 《做學習習慣的主人》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你說,我說
1.講述故事
小浩喜歡鉆研數學難題,很有成就感。考試時候喜歡先難后易做題目,最近一次考試中,小浩被一道題目難住,用時很久,容易題目也沒有期望的那么簡單,最終考試不理想,成了他難以解開的心結,壓力很大,備受打擊。
2.交流討論
師: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1:曾經自己為了鉆研一道難題,結果沒有解答出來,也導致了第二天的遲到。
生2:小浩的做題習慣有問題,前幾次沒有出狀況是因為運氣。
3.教師小結
故事中的小浩做題順序不很理想,良好的學習袖管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主題活動一:習慣不等于最優
1.活動規則
請前兩排的同學站起來,脫掉外衣。然后重新穿上,穿的時候注意自己先穿哪只袖子和系扣子的順序。再脫掉外衣,重新穿一遍,這次要先穿另外一只袖子,按相反的方向來系扣子。其他人觀察這些人的表現。
2.交流討論
穿外衣顛倒順序感覺如何?打亂順序是否有好壞之分?
生1:顛倒順序感覺自己都不會穿衣服了,有點手忙腳亂的。打亂順序會讓做事情的速度變慢。
生2:顛倒順序感覺還挺好玩的,我覺得沒有好壞之分,嘗試新的方法有一種新鮮感。
生3:我以前從上往下系扣子,經常系錯扣子,把第二個扣子系到第一個扣眼上。顛倒順序就不會出錯了,我覺得以后可以改一改系扣子的順序。
3.教師小結
我們習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一定是最優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主題活動二:走出心理舒適區
1.活動規則
(1)請你進行自我評估,填寫以下內容:
我進入復習階段后是怎樣做的?我原來的復習方法有哪些值得肯定之處,有哪些不足,我有哪些改進的方法?
(2)小組就這些答案進行討論交流。
2.交流討論
師:通過小組討論,你學到了什么適合你的學習方法?
生:睡前總結每天學習內容很適合我,這樣可以對每天內容進行反思達到鞏固作用。
3.教師小結
同學們都對自己的復習方法進行了反思,好的方法繼續保持,不好的加以改進。
(四)總結升華
本次課程就要結束了,請大家閉上眼睛,安靜地想一想,這節課中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通過本次課程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感想。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你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①通過活動認識到自己存在心理舒適區,反思自己的學習習慣。②走出心理舒適區。③完善學習習慣。
高中學生的學習科目增多,學習任務變的更加繁重,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高中生非常重要,所以教學目標中需要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心理舒適區,反思自己的學習習慣。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舒適區的方法,通過對之前舊習慣的改進養成新的學習習慣。
2.簡單敘述學習習慣不良形成的原因。
【參考答案】
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學習習慣不良的因素主要有::
(1)社會因素
社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標準過于單一,唯分數論,導致學生只關注學習成績而忽略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家庭因素
①家長的認知錯誤,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自己就可以不聞不問,忽略了作為家長應履行的義務。
②家庭教養方式不正確,采用專制性、放任型的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產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3)教師因素
①教學方法枯燥無味,無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②中小學生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不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需要教師在制定相應的規則并嚴格執行。
③很多教師沒有做好榜樣示范作用。
(4)自身因素
①智力或其他因素導致的先天不足,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②自制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誘惑;
③注意分散,精力無法專注在學習上。
高中心理健康 《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熱身活動:大仲馬的故事
1.規則介紹
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在成名之前,是一個生活潦倒,無所事事的青年。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訪他父親的一位朋友,請他幫忙找個工作。當父親的朋友問他有什么長處時,他連連搖頭。對方不得不讓他留下地址,以便聯系。當他寫下地址轉身要走的時候,父親的朋友拉住他,說:“年輕人,你的字寫得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點啊。你不該只滿足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聽完父親朋友的話,大仲馬立刻輕松了起來,他感到自己肯定會有所作為的。數年后,他果然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成為法國著名的作家。
2.交流互動
師:大仲馬從窮困潦倒到成功的故事說明了什么?
生: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不足。我們要看到自己的優勢。
3.教師小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要善于發掘自身的潛能。
(二)主題活動一:連連看
1.規則介紹
(1)案例
①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丘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敏捷準確,內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歷史環節的力量……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
②作曲家丹尼嬰兒時期患有小兒麻痹癥,疾病使他的身體蜷曲殘廢。但在小時候他就通過歌曲表現出卓越的音樂才能。
③愛因斯坦12歲的時候就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對數學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④莎拉很少能記住每天學習的內容。但有一天,老師發現她用繪畫表現了有關地球結構的學習內容一把地殼、地幔和地核的特征按比例、用藝術形式躍然于圖畫上。
⑤波拉被認為是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但老師發現波拉居然能夠用肢體舞蹈動作來展示26個字母的形狀。
⑥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楣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人啊!認識你自己。”這是蘇格拉底用來追問自己,也是用來教育他的學生的。
⑦1955年,一位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位,因而被當地警員逮捕。馬丁·路德·金立隨即組織了一場罷車運動,從此他成為民權運動的領袖人物。
⑧達爾文根據20多年積累的對古生物學、生物地理學、形態學、胚胎學和分類學等許多領域的大量研究資料,出版了《物種起源》,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八種智力:①言語智力;②邏輯—數學智力;③視覺—空間智力;④音樂智力;⑤運動智力;⑥人際智力;⑦自知智力;⑧自然智力。
(3)將以上故事與各項智力分別對應并連起來。
2.交流互動:
師:各個故事對應的是哪個智力?
生:8個故事對應的分別是言語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智力、運動智力、人際智力、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3.教師小結
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多元的,由8種相對獨立的成分構成的,每種智力依據某一社會對它的需要、獎賞以及它對社會的作用,其價值也不同。
(1)言語智力:閱讀、寫文章或小說,以及用于日常會話。
(2)邏輯—數學智力:數學運算與邏輯思考。
(3)視覺—空間智力:認識環境、辨別方向。
(4)音樂智力:對聲音的辨別和韻律的表達。
(5)運動智力:支配肢體完成精密作業。
(6)人際智力:與人交往且能和睦相處的能力。
(7)自知智力:認識自己并且選擇自己生活方向。
(8)自然智力:認識、感知自然事物。
(三)主題活動二:加德納多元智力測試
1.規則介紹
(1)請根據你對自己的了解對下列問題作出判斷,在符合自己的選項下打“√”。
題目 對 錯
1.你在背詩和有韻律的詞句時很出色。
2.你能注意到你愁悶和高興的情緒變化。
3.你常常問諸如“時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問題。
4.你很少迷路。
5.你的動作很優美。
6.你唱歌時音階很準。
7.你經常會問打雷、閃電和下雨是怎樣形成的等問題。
8.經常說過的一個詞你用錯了,你就會糾正。
9.你很早就會系鞋帶,出人意料地學會騎車。
10.你特別喜歡扮演什么角色并編出劇情。
11.出外旅行時,你能記住沿途標,說:“我們曾到過這個地方”……
12.你喜歡聽各種樂器,并能通過辨音認出它們。
13.你畫圖畫得很好,對物體描繪清晰。
14.你善于模仿各種身體動作以及面部表情。
15.就像喜歡根據大小和顏色把玩具分類一樣,你善于劃分種類。
16.你善于把動作與情感聯系起來,譬如說:“我發昏了才做出這事”……
17.你能夠相當精彩地講故事。
18.你能夠對不同的聲響發表議論。
19.某人被引薦,你有時會說:“她使我想起了誰。”
20.對別人能完成與不能完成的事你能做出準確的評論。
21.在看電影、電視時,能夠很快看出誰是壞蛋。
22.觀察力強,能發現事物的細枝末節。
23.說話早,表達能力強。
24.喜歡下棋打牌。
25.學歌學得快。
26.能夠熟練地掌握各種工具器械。
27.不卑不亢,有自信心。
28.有”眼力勁”,能夠應酬客人。
29.很少不知所措。
30.喜歡讀書,不需大人督促。
31.能很快學會等量轉換,例如,500克是1斤,3尺是1米。
32.從小就愛擺弄樂器,長大一些后,能識別出沒有歌詞樂曲的演奏曲。
33.是拆裝玩具、折紙的能手,別人都說你手巧。
34.知道如何計劃自己的事情。
35.喜歡養動植物。
36.能夠區分不同動植物的品種。
(2)測試結果:
選擇1、8、17、23、30表現的是言語智力;
選擇6、12、18、25、32表現的是音樂智力;
選擇3、7、15、24、31表現的是邏輯—數學智力;
選擇4、11、13、22、29表現的是視覺—空間智力;
選擇5、9、14、26、33表現的是運動智力;
選擇10、16、20、27、34表現的自知智力;
選擇2、10、19、21、28的是人際智力;
選擇35、36的是自然智力
回答“是”的越多,你在那方面優勢就越強。
2.交流互動
(1)師:你的優勢智力是什么?你覺得你的優勢智力在學習、生活中是如何體現的?
生:視覺—空間智力和音樂智力,我在生活中很少迷路,同學們說我唱歌好聽。
(2)師:你覺得在今后應該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智力,揚長避短,更好的成長進步呢?
生1:我的優勢是言語智力,我希望今后可以在文科方面有所建樹。
生2:我的優勢是人際智力,可以跟同學們打好交道,從不同同學身上學到不同的優點,以此來促進我的進步。
3.教師小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希望同學們能夠認清自己的優勢并發揮自己的優勢。
(四)總結升華
課后結合自己的優勢智力為自己制訂更合理的學習計劃。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談一下本節課的設計思路?
【參考答案】
本節課的主體內容是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旨在通過本節課讓學生認識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并且知道自己的優勢智力,從而在學習、生活中利用自己的優勢智力更好的進步、成長。
在熱身活動環節,通過大仲馬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我們要善于發現它,從而快速引入本節課。
在主題活動一中,通過連連看,讓學生初步認識加德納的八種智力,并且通過教師的講解讓他們詳細的知道這八種智力。在主題活動二中,通過加德納多元智力測試,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勢智力,并且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知道今后該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
在總結升華環節,通過讓學生課后結合自己的優勢制訂學習計劃,更好的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通過以上活動,我相信可以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2.你認為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對教育教學的啟示是什么?
【參考答案】
加德納認為智力是由8種相對獨立的成分構成的,分別是言語智力、邏輯—數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智力、運動智力、人際智力、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因此給我們的教學啟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樹立積極的學生觀。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我們要改變以往過分注重認知智力而忽視其它智力的做法,充分發現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他們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樂觀的態度看待每一個學生。
第二,進行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多元智力理論設計出不同智力發展的教學活動、教學問題,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使學生能夠根據他們的優勢智力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學習,做到因材施教。
第三,樹立多元化評價。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內容應該涵蓋每一項智力,采取自評、他評等多種方式,同時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盡可能的激烈他們不斷地自我認識與發展。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倡導尊重個體差異與發展,只有學校、社會、家長共同努力,才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