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資面試試題來源于學員回憶,與真實試題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初中地理《中國工業的發展》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9日 上午 河南省鄭州市 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中國工業的發展
2.內容: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工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目前許多工業品的產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鋼鐵、水泥、發電量、棉布、汽車、電視機、電冰箱等的產量居世界首位。中國工業生產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已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過去中國工業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重工業主要集中在遼寧中南部地區,輕紡工業則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島、廣州等少數沿海城市。而在遼闊的內地,現代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國成立后鑒于當時的國際形勢和內地發展的要求,國家對沿海地區的工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同時全面推進中西部的工業建設。在過去交通閉塞經濟欠發達的內地和少數民族地區,興建了一系列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地方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注重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工業布局以沿海地區相對集中。近些年來,國家對工業結構進行了重大調整,陸續淘汰了一些落后產能和污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長足發展,工業布局趨于相對平衡。東部沿海工業得以改造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得以全面振興,中西部地區和工業得以拓展和升級。許多城市將內城區的工業企業搬遷到郊縣的工業園區,改善了工業布局和人居環境。
活動:
(1)根據所見所聞,說一說家鄉的工業發展情況。
(2)運用地圖或其他資料,向同學或家人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布局和工業化情況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2)教學中要有學生參與的環節。
(3)試講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4)能結合生活實際,說說我國工業的發展情況。
答辯題目
1.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是哪些?
2.在地理教學中,如何才能夠體現出“啟發性原則”?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教師展示中國舉辦智博會的相關圖片資料,向同學們介紹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將更加注重技術和創新,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提問學生我國自建國以來工業發展的情況如何?目前存在著什么問題?由此引出課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快速發展的工業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發展的資料和工業總量變化圖,概括中國工業的發展情況。
【師生總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工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工業總量大幅度提高,工業生產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一些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
(二)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學生活動】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制造業大國”相關資料,并進行展示,得出我國一些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如原煤、鋼鐵、水泥等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展示和交流資料,同時思考中國工業的發展特點。
材料一:新中國成立以后,許多工業部門從無到有迅速建立起來,如汽車、飛機、船舶、礦山設備、發電設備、精密儀表、石油化工、核工業、電子工業、宇航工業等。生產部門需要的燃料動力、原材料、機械設備和生產技術,在國內基本上能配套生產。消費資料的生產部門種類豐富,快速增長,產品豐富。
材料二:近幾十年以來,中國工業生產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大有提高;新技術開發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某些高新技術產業已具有一定規模,有的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師生總結】一些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一些新的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填補了我國工業的許多空缺。工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
(三)日趨合理的工業布局
【學生活動】教師展示中國工業分布地區的變化圖,設置學生以地理學習小組進行分組探究。
1.對比中國成立后工業分布的變化情況,你有什么發現?
2.結合國家工業發展的政策如“西部大開發” “中部崛起”等,談談中國的工業布局情況。
【討論結果】
1.通過讀圖得出結論:我國初期工業分布東部沿海地區,正逐漸向內地和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拓展。
2.國家正大力發展中、西部的工業。
【師生總結】建國初期,中國工業分布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區。之后,我國不僅加強沿海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的作用,還在內資源或原料豐富的內地新建了一大批工業城市或工業基地,更注重東、中、西部協調發展。
【教師補充】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持續優化工業內部結構,淘汰了一些落后產能和污染企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
環節三:鞏固提高
學生談談在生活中哪里感受到了工業的發展。
學生介紹重鋼四廠的變遷,重鋼四廠初建時,主要經營生產鑄造生鐵、飯鍋、鹽鍋等產品,因產品質量優異,暢銷全國。由于污染較重,全面停產后,現用作旅游和影視劇的拍攝場地。
如重鋼四廠一樣越來越多的傳統工業、污染產業已經被淘汰,未來的中國正在走向智能產業和科技化的未來。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為中國工業的發展。
作業:課后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中國主要的工業基地。
【板書設計】
中國工業的發展
一、快速發展的工業
總量高,增長速度快
二、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門類齊全
三、日趨合理的工業布局
發展中西部
【答辯題目解析】
1.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是哪些?
【參考答案】
四大工業基地指的是中國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各工業基地的發展各具特色。其中,遼中南工業基地是北方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南方重要的工業基地。
2.在地理教學中,如何才能夠體現出“啟發性原則”?
【參考答案】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在一堂地理課中,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承認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改變固有講授式的授課思路,通過討論、問答、創設情景等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其次,地理課堂應當借助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動畫展示、視頻以及最為常見的地圖法,引起學生興趣,并引入學生熟知的實際案例剖析地理知識,讓學生們體會地理思維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最后,創設情景并合理運用問答法,保證問題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引導性,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和學會思考。最后發揚民主教學。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最終實現“啟發式教學”。
初中地理《外流區為主》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9日 上午 四川省成都市 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外流區為主
2.內容:
中國外流區面積610多萬千米2,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64%。內流區面積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36%。中國絕大多數河流分布在外流區,外流河年徑流總量占全國的95%以上,內流河年徑流總量不足5%
活動
1.在圖2-40上,找出長江、黃河、黑龍江、雅魯藏布江、額爾齊斯河和塔里木河。在這6條河流中,哪些河流位于外流區,哪些河流位于內流區?
2.在圖2-40上,找出中國外流區、內流區的界線,看一看它與圖2-25中哪一條年等降水量線最為接近,并歸納出中國外流河與內流河的分布特征。
3.你家鄉的河流是否最終流入大海?如果是,請說出該河流入海的路徑。
中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風帶來的雨水成為河流的主要水源,隨著夏季風的加強,雨帶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驟增,水位上漲,形成汛期。隨著冬季風的加強,雨帶南撤,河流水量減少,水位逐漸下降,河流進入枯水期。
以秦嶺一淮河線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主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汛期長,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結冰;以北地區的河流主要流經半濕潤或半干旱地區,水量不大,汛期較短,且冬季河流有結冰現象。遼河、海河、黃河等河流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河水含沙量很大。
3.基本要求:
(1)要有板書。
(2)試講十分鐘左右。
(3)合理利用圖表進行講解。
(4)講述季風氣候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響。
答辯題目1.為什么我國西北部多內流河,東部多外流河?
2.談談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的意義。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一部分關于《中國的河流》的內容了,同學們還記得是什么嗎?(復習外流河的概念;內流河的概念),大家都掌握的不錯,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一些新的內容。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學生閱讀課本中文字部分同桌之間交流找出:
(1)中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的影響?
(2)夏季風和冬季風是怎樣影響外流河的?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一同歸納總結。
(1)主要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
(2)夏季風帶來的雨水成為河流的主要水源,隨著夏季風的加強,雨帶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驟增,水位上漲,形成汛期。隨著冬季風的加強,雨帶南撤,河流水量減少,水位逐漸下降,河流進入枯水期。
2.引導學生說出我國南北分界線的標志為秦淮線,并再次引導學生讀課本中文字部分以及呈現哈爾濱松花江和武漢長江的河流流量年變化曲線,以4人為一組5分鐘的討論時間探究以秦淮線為界線,以北的外流河和以南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別是什么?填寫如下表格。
教師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得出:一般來講,越往南走河流流量越大、汛期越長,越往北走流量越小,汛期越短。
環節三:鞏固提高
京杭大運河屬于內流河還是外流河?(外流河)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通過相互交流分享觀點:
(1)中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的影響?
(2)以北的外流河和以南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別是什么?
作業:內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課下繼續預習。
【板書設計】
外流區為主
一、影響因素
季風氣候
二、外流河水文特征
【答辯題目解析】
1.為什么我國西北部多內流河,東部多外流河?
【參考答案】
我認為主要是由于我國西高東低地勢及所處的海陸位置和氣候條件有關。西北部距海遠,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量大,所以多內流河;東部距海近,氣候濕潤,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2.談談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的意義。
【參考答案】
(1)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開放的社會、開放的課程,已經使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從過去的靜態變為動態,學習狀態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源泉從“單一課本”到“多種渠道”,知識視野從狹窄變為開闊。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開放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受條條框框約束,思想活躍、思路開闊、思維敏捷,發散思維、求異思維、批判思維等得到充分舒展,創新性成果不斷涌現。盡管學生提出的新提法、新觀點、新方法、新思路,并不一定成熟,但顯現了開放式地理課程的無窮魅力。
(3)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當地理課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時,就比較容易滿足每個學生學習的需要。
初中地理《豐富的海洋資源》
一、考題回顧
題目來源:5月19日 上午 廣東省廣州市 面試考題
試講題目
1.題目:豐富的海洋資源
2.內容:
中國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沿海大陸架面積寬廣,海水溫度適中,適宜多種海洋生物的生長繁殖。
中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種類有2萬多種,其中魚類30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種。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又稱墨魚)是中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中國海洋漁場在世界上占據主要地位,其中大陸架漁場幾乎占世界已開發大陸架漁場面積的1/4。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是中國的四大漁場,其中舟山漁場最大。
中國海水養殖業發展迅速,海水養殖產量占海洋水產品產量的1/3以上,主要品種有海帶、紫菜、蝦、扇貝、牡蠣、鮑魚等。
中國海洋石油資源非常豐富。中國近海蘊藏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而且不斷有新的油氣田被發現。這就為中國海洋油氣田開發展示了廣闊的前景。
中國濱海砂礦儲量十分豐富,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海洋礦產資源有鋯石、鈦鐵礦、金紅石、石英砂等。
從海水中提取海鹽和鉀、鎂、溴、碘等化學元素,是中國開發利用海洋化學資源的主要方式。中國沿海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都有海鹽生產,以長蘆鹽場、淮北鹽場、布袋鹽場和鶯歌海鹽場最為著名。
活動
1.讀圖3-30,完成下列任務。
(1)說出圖中所反映的海洋資源類型。
(2)海水曬鹽依靠自然蒸發,受氣候的影響很大。找出長蘆、淮北、布袋、鶯歌海鹽場,說一說這些地點成為鹽場的有利氣候條件。
2.中國近海有較多石油沉積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你認為在開發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2)教學中要有學生參與的環節。
(3)講清楚中國海洋資源的主要類型。
(4)試講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答辯題目
1.請簡述海洋資源及其開發利用。
2.請介紹一下地圖的類型有哪些?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導入法,播放視頻“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成功”,并引出:蛟龍號的海試成功,對于我們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有著重要意義。那同學們都了解哪些海洋資源呢?我們又應該如何利用這些海洋資源呢?從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豐富的海洋資源
1.生物資源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中國及其毗鄰的海域資源”,引導學生讀圖并思考:我國的海洋生物資源十分豐富,我國有哪些主要的海產?結合圖片思考我國的海洋生物資源為什么這么豐富?
【學生活動】讀圖并結合之前所學的中國的氣候等相關知識回答。
【教師總結】中國海域跨越多個溫度帶;沿海大陸架面積寬廣;海水溫度適中。中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種類有2萬多種,其中魚類30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種。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又稱墨魚)是中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中國主要漁場分布示意圖”,引導學生讀圖并思考:我國海產豐富,它們主要產自于哪幾個漁場?
【學生活動】讀圖并回答。
【教師總結】我國海洋漁場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黃渤海漁場、舟山漁場、南海沿岸漁場和北部灣漁場是我國的四大漁場,其中以舟山漁場最大。
【教師講解】展示“我國主要海水養殖品種”圖片,并講解:我國海水養殖業發展迅速,海水養殖業產量占海洋水產品產量的1/3以上。主要的海水養殖品種有海帶、紫菜、蝦、扇貝、鮑魚、牡蠣等。
【學生活動】對照圖片認識我國主要海水養殖品種。
2.礦產資源
【教師活動】展示“中國能源礦產資源分布圖”,引導學生讀圖并指出:我國沿岸地區有哪些豐富的礦產資源?
【學生回答】我國沿海大陸架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教師講解】除石油、天然氣外,中國濱海砂礦儲量十分豐富,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海洋礦產資源有鋯石、鈦鐵礦、金紅石、石英砂等。
3.化學資源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說出目前我國開發利用的海洋化學資源有哪些?
【學生回答】主要是從海水中提取海鹽和鎂、溴、碘等化學元素。
【教師活動】展示“中國及毗鄰海域資源圖”,引導學生讀圖并指出:我國海鹽的主要產區在哪兒?著名鹽場有哪些?
【學生回答】主要鹽場有:長蘆鹽場、鶯歌海鹽場、淮北鹽場、布袋鹽場。
【教師講解】我國海鹽總產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鹽區。其中:北方以長蘆鹽場最為著名,它也是我國最大的鹽場。海水曬鹽依靠自然蒸發,受氣候的影響很大。思考:長蘆鹽場成為我國最大鹽場的有利自然條件?
【學生回答】海岸線漫長,泥質海灘地形平坦;溫帶季風氣候,冬春季節降水少,夏季高溫,晴天多。
環節三:鞏固拓展
【教師活動】展示我國海洋資源開發相關視頻,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并指出:中國海洋資源開發面臨的問題有哪些?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藍色國土”?
【學生活動】以前后四人為以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并派小組代表回答。
【教師總結】中國海洋資源開發面臨的嚴峻問題有:海洋災害頻繁;局部海域環境污染加劇;近海漁業資源衰竭等。我們中學生應該從身邊做起保護海洋。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課后搜集有關深海或大洋自然資源勘探和開發的相關資料,了解我國海洋資源開發的面對的問題并思考如何解決。
【板書設計】
豐富的海洋資源
一、生物資源
1.原因
2.主要海產
3.四大漁場
二、礦產資源
石油、天然氣、濱海砂礦
三、化學資源
海鹽等
【答辯題目解析】
1.請簡述海洋資源及其開發利用。
【參考答案】
海洋資源包括海洋水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洋化學元素資源、海水能源及礦產資源等。
(1)海洋水資源:海洋擁有地球表面最多的水資源,海水資源需要經過淡化處理才能被人大量利用。目前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已取得了很大進展。海水還可以代替淡水作為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
(2)海洋生物資源:我國海洋生物資源種類繁多,魚類近2000種。對于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為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
(3)海洋化學元素資源:海洋中的化學元素資源即海水中的各種鹽分。海洋化學元素資源的利用與開發主要通過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如海水制鹽、苦鹵化工,提取鉀、鎂、溴、硝、鋰、鈾及其深加工等。現在已逐步向海洋精細化工方向發展。
(4)海水能源:主要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溫差能與鹽差能等。我國海洋能源十分豐富,潮汐能和波浪能是常見的海水能源。潮汐能大部分分布浙江、福建兩省;波浪能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浙江、海南和臺灣的附近海域。
(5)海洋礦產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等固體礦產、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核等。其中,石油、天然氣、煤鐵等固體礦產主要分布在淺海大陸架海區;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核多分布在海洋深處。
2.請介紹一下地圖的類型有哪些?
【參考答案】
地圖的類型有常規(專題)地圖、景觀圖、統計圖表、漫畫圖和示意圖。
(1)常規(專題)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見的地圖,如地形圖、氣候類型分布圖等,能夠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空間規律。
(2)景觀圖:包括自然景觀圖和人文景觀圖,通常用于展示地表的實際的地理事物,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
(3)統計圖表:包括統計圖和統計表,如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能夠反映地理事物的變化和規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較為常見。
(4)漫畫圖:漫畫圖是夸張的手法表現地理事物,能夠反映一定的地理問題,且多是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地理問題,能夠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
(5)示意圖:包括過程圖、關系圖、概念圖和剖面圖等。分別體現地理過程、地理事物間的關系、地理概念等。初中地理教學中常見的是概念圖和剖面圖,如經度、地形剖面圖等。
相關鏈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