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推動教育學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是( )的發(fā)展。
A.教育規(guī)律
B.教育價值
C.教育現(xiàn)象
D.教育問題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紐斯
C.赫爾巴特
D.贊可夫
3.“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一觀點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學論》
B.《教育漫話》
C.《愛彌兒》
D.《普通教育學》
4.學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學工作
B.公共關系
C.行政工作
D.總務工作
5.“活到老學到老”是現(xiàn)代教育( )特點的要求。
A.大眾性
B.公平性
C.終身性
D.未來性
6.學校管理的目標和尺度是( )
A.經(jīng)濟收入
B.良好的公共關系
C.學校績效
D.政治影響
7.學校管理的基本途徑是( )
A.教學活動
B.溝通
C.教勞結合
D.協(xié)調
8.兒童身心發(fā)展有兩個高速發(fā)展期:新生兒與青春期,這是身心發(fā)展( )規(guī)律的反映。
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題和靈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針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標
10.學校德育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生影響的功能即指( )
A.發(fā)展性功能
B.個體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會性功能
11.美國各門課程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日本的綜合活動時間反映出對( )在課程中地位的重視。
A.知識
B.能力
C.直接經(jīng)驗
D.間接經(jīng)驗
12.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神學課程和工業(yè)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課程屬于課程類別中的(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
D.融合課程
13.教學活動的本質是( )
A.認識活動
B.實踐活動
C.交往活動
D.課堂活動
14.“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某老師把學生的回答的分12個饅頭的計算板書出來: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這一做法體現(xiàn)了( )
A.鞏固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5.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是( )
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
B.綜合課程理論
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相關推薦:2010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章節(jié)考點講解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