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I部分選擇題 |
第 2 頁:第Ⅱ部分非選擇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2.[解祈]學生是學與教活動的主體,學校所做的一切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改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與行為。
6.[解析]皮亞杰認為,促使過程系統化和組成連貫系統的傾向稱為組織;調節環境的傾向稱為適應。
7.[解析]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分期論,從出生至兩歲屬于感覺運動階段;從兩歲至七歲屬于思維準備階段;從七歲至十一歲屬于思維階段;從十一歲至十五歲屬于抽象思維階段。
8.[解析]布魯姆認為教育應當達到的目標,作為整體,大致可分為認知領域、情意領域和心因動作領域三個組成部分。每個領域都包含有不同水平的學習類型,其間是由低到高遞進的。
9.[解析]A、B、C三項屬于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
10.[解析]形式訓練說主張遷移要經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生,其心理學基礎乃是官能心理學。
11.[解析]遷移一詞最初來源于桑代克。他把遷移定義為先前的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
15.[解析]疲勞可以分生理的疲勞與心理的疲勞。生理疲勞包括肌肉疲勞與神經系統疲勞。肌肉疲勞一是指肌內在持續和重復伸縮之后能量減弱,工作效率逐漸減弱的現象。神經系統疲勞是指大腦神經興奮消耗能量超過恢復過程而產生的疲勞。
17.[解析]美圓心理學家赫爾曼·威特金為探索認知現象付出了畢生的精力。
18.[解析]個別教學系統簡稱PSl,是由心理學家凱勒開發的,常被稱為“凱勒計劃”。
19.[解析]教學過程中的測量是用教學的方式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描述。
20.[解析]投射人格測驗即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個人內在因素通過對某些刺激的反應投射出來。
二、填空題
21.(P57-58)課堂語言障礙 角色地位障礙 交往技能障礙 課堂結構障礙
22.(P90)平衡化 概念化 社會化
23.(P342)指向 集中
24.(P381)一對一
25.(P479-481)信度 難度
26.(P477-478)配置性評定 形成性評定 總結性評定
三、名詞解釋題
27.(P1)學校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學規律的科學。
28.(P238)編碼:是指把短時記憶的信息改變成為容易加工和接受的形式的過程。
29.(P402)情緒困擾兒童:是指經常為莫名其妙的緊張與焦慮所困擾的兒童。
30.(P431)民主式領導:以組成團體的成員為主人,并以多數取決的方式處理團體事務的領導方式。
31.(P422)課堂心理氣氛:主要指課堂里某種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表現。
四、簡答題
32.(P64-65)首先,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們發現他們自己的猜測的價值和改進的可能性,發現他們在探討一個問題過程中的第一級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認識他們試驗各種假設的激活作用,即使在那些假設乍看起來可能似乎是錯誤的時候。
學校的第二個主要目標,應該是發展學生們運用“思想”解答問題的信心。
教育的第三個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我推進力,引導學生們獨自運用各種題材。
學校的第四個目標,應是培養“經濟地使用思想”。
教育的第五個目標,是發展理智上的忠誠。
33.(P92-96)
(1)遺傳與環境。
(2)成熟與學習。
(3)社會環境因素。
(4)學校教育因素。
(5)主觀能動因素。
34.(P221-224)
(1)合理地安排課程與組織教材。
(2)提高概括水平,強調理解。
(3)課內和課外練習配合,提供應用機會。
(4)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
(5)培養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
35.(P288-289)
(1)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2)掌握解答各類課題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構。
(3)使智力技能的應用有廣泛的機會,培養學生技能遷移的能力。
36.(P508-509)
(1)寬大誤差。
(2)光環效應。
(3)集中趨勢。
(4)邏輯誤差。
(5)對比誤差。
(6)鄰近誤差。
五、論述題
37.(P69-70)中小學教師專業化主要應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等一,他們不但應勝任所擔負的教學工作,具有相關學科的較高專業素養和能力,更能夠知道怎樣了解、差心和教蘿學生,怎樣利用和協調各種主客觀條件。以創設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有利環境。
第二,教師應遵循符合其職業的道德準則和職業行為規范,在思想和行為上作學生的典范,“為人師表”。
與教師專業化發展方向相關的是提倡教師素養的人性化方向。其含義是,立足基礎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的“育人”需要,提倡教師應該從新一代成長和發展的需要出發,以一種特殊的教育者的立場,從一種特殊的對新一代人和未成年者的愛護和同情,形成一種相對于其他專業人員來說更具有人情味的新人道主義態度。
38.(P402-403)情緒困擾兒童的心理行為特征:過分焦慮、非常敏感、肌體緊張、行為古板、孤獨、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定等,有時還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或以攻擊作為“防衛性”手段等。情緒困擾兒童的教育:
(1)特設教室計劃
、僮寣W生到學習室去重做他們失敗的功課。
、诟倪M功課。
③重述教師對學生的要求。
、芩蛯W生到探究中心。
、菟蛯W生到秩序中心。
、拮寣W生到教室外進行教師所同意的活動。
⑦個別指導。
、嘟o學生獎勵性休息。
、崴蛢和丶。
(2)生活空間會談法
此法的實施步驟為:
①最初,教師應了解學生對某事、物或對學校的看法。
②教師假設學生所持看法的根源。
③教師聽取學生的感觸,對事物的解釋與學生的處理意見。
、芙處熛驅W生提示各種處理方法的可能后果,澄清學生的思維與認識。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