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案例分析、材料分析 |
三、案例分析題
1.蘇瑞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平時學習成績不太好,但上課時特別愛舉手回答問題。有的時候,老師的問題還沒有說完,他便把手高高舉了起來,讓他起來回答問題時,他又答不出來。老師課下和蘇瑞聊天,問原因,蘇瑞說:"班上的同學總笑我成績不好,說我笨,我不服氣,所以老師提問時我總舉手,是想向大家證明我不笨。"老師了解了原委后,并沒有批評蘇瑞,而是和他定下君子協議:"以后老師提問時,如果真會回答,你舉左手;如果不會,就舉右手。"在以后的課上,老師抓住蘇瑞舉左手的機會,讓他回答問題,并經常地表揚他。從那以后,蘇瑞在學習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進生"的行列。
對案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教師的本職是教書育人,案例中的老師從尊重學生入手,巧妙地采取"左右手"的方法,給蘇瑞在班上表現自己的機會,既保護了蘇瑞的自尊心,又提高了蘇瑞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名師點睛】"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
2.炎熱的夏天,幾個學生正站在樹下,仰著頭聚精會神地聽著什么,一位老師遠遠地看見了,慢慢地走過去,輕聲地問:"你們在干什么呢?"
"聽知了唱歌呢。"學生頭也不回,隨口而答。
"知了唱什么歌呢?"老師又輕聲地問道。
學生們回過神來,紛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說:"不知道知了唱什么歌呢,就是覺得好聽。"
老師笑著說:"知了是會唱歌,那你們知道知了是怎么唱歌的嗎……"
學生一邊聽,一邊點頭,并與老師進行討論。
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教師的行為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聽知了唱歌"說明學生具有童心、童真與童趣,具有兒童特有的想象力,是學生的一種體驗,該教師的行為尊重和保護了孩子的興趣和想象力;學生"在聚精會神地聽",處于其自身的活動過程,學生是能動的、發展的人,"教師輕輕地走過去"是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護學生,給學生以支持的表現;教師就"知了唱歌"展開科學教學,將學生的想象力加以引導,衍生到科學知識的學習上,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對其興趣加以正確引導,真正做到素質教育。
【名師點睛】該案例涉及現代教育理論,即教師應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觀念: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育取向上,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要重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個性的發展。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能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一切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其發展。總之,教師要尊重、信任、引導、幫助或服務于每一個學生。
3.小文是一位剛從外地轉過來的學生,但幾乎全校的老師都知道他,因為他是有名的"搗蛋鬼",與班上的同學關系極其不好,并經常欺侮"弱小"的同學。他對學習極為反感,對英語更是恨之入骨。老師知道他并不笨,本質上還是好的,于是經常找他聊天,讓小文講講自己的愛好,講講他的特長,說說他愛上什么課……并根據他每天來學校的時間比較早,將班級的鑰匙交給他,并讓他做了班里的公物保管員。小文自從拿了班級的鑰匙,每天放學都是關好燈、關好窗,鎖好門后才離開教室,做事情非常井井有條,班上的同學開始慢慢和他交好,并在學習上不斷地幫助他,小文不斷地在進步。
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教師的行為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該教師用自己的一顆熱愛學生的赤誠之心去對待"后進生",詳細地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與其建立融洽的關系,并從思想上、生活上關心和愛護學生,使其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期許,從而自覺地將老師的愛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動力。老師根據小文的性格特點及實際情況,分析小文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幫助,使小文從中獲得自信,取得進步。
【名師點睛】"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用愛感化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
四、材料分析題
有調查顯示,有81%的小學生對考試感到"非常"憂慮;63%的孩子擔心會受到老師懲罰;44%的學生曾經有過被體罰的經歷,并且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3%的兒童曾被家長體罰。此外,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對沉重的家庭作業怨聲載道。而壓力過大就最終造成:超過1/3的學生每周至少一次頭疼或者腹痛,最嚴重者一周有4次身體疼痛或不適。專家稱,一味講求競爭和有錯必罰的教育理念帶來的就是學生精神過于緊張,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影響,而減輕不必要的壓力則是勢在必行。
針對上述材料對目前的教育現象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浮躁的氛圍變得越來越濃,就連教育領域也沾染了浮躁的氣息。社會的浮躁導致了教育界的浮躁,教育界的浮躁引發了學校的浮躁。考試成績、升學率這些指標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繁重的作業、補課以及由此產生的體罰等行為都給學生帶來了心理壓力。其實學校應該是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的地方,而不應該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學率,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的地方。在學校中,對學生影響最大、責任也最大的就是教師。教師在教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小學教師尤其重要,因為在小學階段,小學生正處于性格的塑造期。因此,作為小學教師,更應該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另外。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學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教師,而上述現象中出現的教師對學生的體罰等行為,這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對學生的熱愛不夠。有些小學生有點叛逆,有些小學生有點笨拙,有些小學生有點調皮,但是他們都是孩子,孩子犯錯上帝也會原諒的吧。面對小學生的種種不良習慣,教師要做的不是盲目的體罰,而是去關心他們并且幫助他們改掉這些壞習慣,讓他們沒有心理負擔并快樂地學習。此外,家長也不應體罰孩子,應從問題的根源著手,塑造孩子的堅韌寬容的性格,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力。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