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概念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 |
2012年《教育學A級》全
真模擬考卷100分(四)
一、單項選擇題(在備選的答案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將其選出并將標號填寫在題目后面的括號中,每小題1分。共20分)
1.國家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人才的總要求,就是( )。
A.教學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養目標
D.教學目標
2.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 )。
A.高水平的智力
B.實踐能力
c.健康體魄
D.創新精神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內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課程改革
D.途徑改革
4.孑L子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體現了教學的( )。
A.啟發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5.課的類型的劃分依據( )。
A.教學任務
B.教學內容
C.教學規律
D.教學原則
6.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 )。
A.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
C.教育目的
D.教學目標
7.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是,必須具有( )。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8.委托任務和組織活動是屬于( )。
A.說服法
B.榜樣法
C.鍛煉法
D.陶冶法
9.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志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0.校外活動是指( )。
A.由學校以外的教育機關組織和領導的學生課余教育活動
B.由學校在校外組織的豐富多彩的課余教育活動
C.由學生在教育者指導下所組織的課余教育活動。
D.學生在課外自主選擇、自由參加的活動
11.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 )。
A.潛在性
B.現實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12.判斷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標準除了"素質"以外,還要看( )。
A.學歷
B.職稱
C.敬業程度
D.業績
13.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14.教與學的知識屬于( )。
A.本體性知識
B.條件性知識
C.實踐性知識
D.文化性知識
15.在課堂教學中保持教學的計劃性和變動性動態平衡的主要手段是( )。
A.教學機智
B.堅持設計
C.教學評價
D.跟隨學生
16.教師發展性評價的目的是( )。
A.促進發展
B.甄別
C.獎懲
D.評優
17.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大多采用( )。
A.分組教學
B.個別教學
C.道爾頓制
D.班級上課制
18.學校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 )。
A.課外活動
B.實踐活動
C.教學活動
D.班主任工作
19.智力是指人們的認識能力,其核心是( )。
A.注意力
B.觀察力
C.思維力
D.想象力
20.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內部動力
D.外部動力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