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 |
第 4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 |
第 5 頁:答案:判斷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 |
三、判斷題
1.×
【解析】目標管理是一種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的管理。
2.×
【解析】古代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
3.×
【解析】寫教案是在對教材、學生、教法掌握之后,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和教法要求,對整個教學的一個整體設計,因此它是備課的一項工作,但不是全部。
4.×
【解析】是《論語》,《論語》是孔子的言論匯集。
5.×
【解析】“產婆術”體現了啟發性原則。
6.×
【解析】盧梭的教育主張是自然主義的。
7.√
【解析】學生文化與成人價值觀既有差異,也有相同。
8.×
【解析】題干表達的是人文主義教育家的主張。
9.×
【解析】現代教育學派的代表是杜威,赫爾巴特是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
10.×
【解析】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的發表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規范學科發展起來了。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學生特有的本質屬性有:
(1)學生是處于人生階段身心發展最迅速時期的人。
①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②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轉變為現實性的條件是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2.【答案要點】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有:
(1)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3)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3.【答案要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1章第3條對教師概念作了全面、科學的界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這一界定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1)教師職業是專門職業,教師是專業人員;
(2)教師是教育者,教師職業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
4.【答案要點】普通中學在勞動技術教育方面的要求:
(1)通過科學技術知識的教學和勞動實踐,使學生了解物質生產的基本技術知識,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術知識和技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良好的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2)結合勞動技術教育,還可以授予學生一定的商品經濟知識,使學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了解當地的資源狀況和經濟發展規劃,以及國家的經濟政策、法律法規,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五、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電視的普及給孩子們帶來了積極與消極的影響。
積極的影響包括:
(1)電視節目能夠形象地教給孩子大量的多方面的知識,啟迪孩子的智慧,培養孩子的智能素質。
(2)電視文化對培養孩子成為創造型、全面型的人才起著開啟心靈的作用。
(3)電視可以通過直觀可視的藝術形象,讓人身臨其境欣賞到全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音樂、舞蹈、體育等。能夠開拓孩子的眼界、增長見識、提高認知能力,在享受美的同時,陶冶了情操,受到了審美教育。
(4)電視對于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行為習慣的形成起著巨大作用。電視劇中的人物、故事情節使孩子明白了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因此在他們年幼的心靈里就會逐漸樹立起一個正確的人生觀。
消極的影響包括:
(1)在商業利益驅使下,電視往往強調突出暴力與色情內容,由于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對他們具有腐蝕作用。
(2)電視節目繁多,有的孩子坐在電視機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這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對于孩子之間的交流也無疑設置了一道障礙。
(3)電視文化發展越來越快,覆蓋面越來越大,但與此相反,優秀的少兒讀物似乎少了,逐漸地,文字文化被圖像文化所代替,不利于兒童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為了減低電視的負面影響:
(1)家長和教師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明白電視的利弊。
(2)要控制兒童看電視的時間,引導他們選擇健康的電視節目。
(3)積極引導兒童多讀書,讀好書,或是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減少他們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