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所給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答錯、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進步
C.生產力發展水平
D.產業革命
2.“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反映了()
A.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B.教育與經濟的關系
C.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D.教育與科技的關系
3.我國正式頒布《義務教育法》的時間是()
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促使科學技術再生產的最主要途徑是()
A.學校教育
B.高新技術的應用
C.科學理論的產生
D.完善的社會制度
5.()以后,文化概念正式進入到人類學家的研究范疇。
A.18世紀90年代
B.20世紀50年代
C.19世紀50年代
D.19世紀90年代
6.人口的職業結構制約著教育的()
A.專業結構
B.布局結構
C.層次結構
D.需求結構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題所給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下列描述屬于“網絡教育”特點的有()
A.“平等的”開放式教育
B.興趣選擇
C.跨年齡段教育
D.跨時空教育
E.終身教育
2.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它的標志是()
A.計算機
B.機械化
C.網絡技術
D.數字通訊
E.電子科技
三、填空題(在下列各題的空格中填入正確的內容)
1.19世紀中葉,英國教育思想家______提出了較為系統的課程理論。
2.17、18世紀以后,出現了職業的科學家,出現了專門的科學研究機構,被稱為______。
3.學校教育進行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是一種有組織、______、______的再生產。
4.______是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統一體,是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
四、名詞解釋
1.教育影響
2.人力資本
五、簡答題
1.教育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2.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六、論述題
如何理解教育與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關系?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