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填空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C 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故選C。
2.【精析】B半成熟、半幼稚的時期為少年期,故選B。
3.【精析】A認知策略,表現為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過程的內部組織起來的能力。它是在學習者應付環(huán)境事件的過程中對自身認知活動的監(jiān)控。
4.【精析】D新手老師由于班級管理經驗不足,對問題行為缺乏預見,因而只能在問題出現之后,才進行矯正處理。
5.【精析】B為教師的期待而學習的動機是外部的低級的動機。
6.【精析】B一般情況下,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故選B。
7.【精析】C一般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tài)度等遷移到其他學習中去,題中所述應為一般遷移,故選C。
8.【精析】C知識學習主要是學生對知識的內在加工過程。這一過程包括知識獲得、知識保持和知識提取三個階段。
9.【精析】C利用各種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和教學電影電視等的觀賞和演示等,即為讓學生通過對事物模擬形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屬模象直觀,故選C。
10:【精析】D這種做法可以使觀眾得到“替代懲罰”和“替代強化”。
11.【精析】C原型操作階段是智力技能依據智力活動的實踐模式,以展開的、外顯的方式付諸實施的階段。
12.【精析】A同化指將新信息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順序指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信息。
13.【精析】A問題的定義是: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14.【精析】D皮亞杰研究道德發(fā)展的主要方法是對偶故事法,故選D。
15.【精析】B依據心理健康的標準,A、C、D三項均屬于心理健康問題;B項為問題行為。
二、填空題
16.教學媒體17.認同
18.榮格19.學習策略
20.問題解決21.定勢
22.頓悟23.抽象知識
24.反例25.認知策略
26.類創(chuàng)造27.自我認同
28.加涅29.教學對話
30.動機說31,確定性
32.時間管理33.群體規(guī)范
34.區(qū)分度35.忽視型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