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簡答題 材料分析題 |
第 3 頁:教學設計題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學校教育始于【A】。
A.奴隸社會初期
B.奴隸社會末期
C.原始社會末期
D.封建社會中期
【答案解析】中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形態。從西周以后,出現“國學”和“鄉學”,這是比較完備的學校教育制度。說明在西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學校教育就誕生了。
2.在學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C】。
A.學生
B.教學內容
C.教師
D.教學環境
【答案解析】教師是履行教育職責的專業人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是教育活動的執行者。學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學目標來最有效地組織教學,教師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3.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是【C】。
A.面向全體學生
B.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C.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D.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答案解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時代特征。
4.認為動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的觀點是【C】。
A.神話起源說
B.心理起源說
c.生物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活動不僅存在于人類社會,而且存在于動物界。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的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心理學家是【A】。
A.維果茨基
B.布魯納
C.加涅
D.桑代克
【答案解析】維果茨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即最近發展區。
6.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材料是【C】。
A.課程標準
B.課程計劃
C.教科書
D.教學指導書
【答案解析】師生直接接觸到的教科書是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材料。
7.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C】。
A.弗洛伊德
B.威爾遜
C.格塞爾
D.皮亞杰
【答案解析】格塞爾認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長規律的制約,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8.“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教學的【D】。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答案解析】“習”和“溫”是復習,鞏固的意思,因此體現的是教學的鞏固性原則。
9.【D】表征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A.形象
B.知覺
C.表面特征的
D.深層特征的
【答案解析】對問題的表征分為問題的表面特征和問題的深層特征,其中后者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0.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教育家【B】。
A.洛克
B.斯賓塞
C.赫爾巴特
D.杜威
【答案解析】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把課程解釋為教學內容的系統組成,首先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
11.社會學派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C】。
A.盧梭
B.凱興斯坦納
C.涂爾干
D.沛•西能
【答案解析】社會學派教育目的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爾干。
12.設計教學法的提出者是【D】。
A.杜威
B.華虛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設計教學法。
13.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是著名教育家【A】。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紐斯
C.洛克
D.盧梭
【答案解析】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
14.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采用在主題句下畫線的方法幫助學習,這種學習策略屬于【D】。
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資源管理策略
D.復述策略
【答案解析】畫線是復述策略,是認知策略的一種。
15.由學習活動的社會意義或個人前途等原因引發的學習動機稱作【A】。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直接性動機
D.志向性動機
【答案解析】根據學習動機的作用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可將學習動機分為近景的直接性動機與遠景的間接性動機。題干所述正是遠景的間接性動機的概念。
相關推薦:
2013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學試題及答案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