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簡答題;材料分析題;教學設計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簡答題 |
第 4 頁:答案:材料分析題;教學設計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略。
2.B【解析】小學教育是一項規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點外,還有它自身獨具的基本特征,即全民性、義務性、全面性。
3.A【解析】《學記》提出了與教學相關的辯證關系和主張教學要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學不躐等”即循序漸進。
4.C【解析】我國的教育心理學最初是從西方引進的,l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5.A【解析】考查教育科學研究的類型以及對分類方法的理解,根據教育科學研究的功能,可以將教育科學研究分為發展性研究、評價性研究、預測性研究。
6.D【解析】個體在不同的年齡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7.C【解析】布魯納是認知一結構學習論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學中主張采用發現法。
8.A【解析】智商簡稱IQ,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9.B【解析】組織策略不屬于元認知策略。
10.C【解析】ABC理論中A代表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B代表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11.B【解析】略。
12.A【解析】略。
13.D【解析】本題考查學習動機,具體考查遠景性動機與近景性動機的區分。近景性動機指與近期目標相聯系的一類動機,它又分為間接近景性動機與直接近景性動機。題干所述為父母意愿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屬于間接近景性動機。
14.D【解析】是非題和選擇題都有猜測的可能,而填空題猜測的可能性較低。
15.D【解析】略。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1)信息傳遞。這是溝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過達到這一目的才得以實現的。溝通把信息載向學校系統的上下左右,使學校成為一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權責明確,運行有序的系統。
(2)控制。學校對其下屬的機構以及全體師生實施統一的指揮和協調,離不開溝通渠道。學校的機構系統實際上就是正式的溝通渠道,上級的指令通過它層層下達,下級的情況通過它層層上報,學校通過這一機構系統可以達到有效的控制。
(3)激勵。在學校中,溝通是一種激勵的工具。及時地領導工作,對工作績效的評估進行肯定,獎勵出色的行為,對下屬提供培訓深造的機會等,這些溝通方式都是為了達到激勵的目的。
(4)情感交流。溝通可以滿足人們社會交往的需求。通過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溝通渠道,人們彼此之間交流情感,交換對于學校內一系列問題的看法,有助于提高個人的參與感、滿意感。
2.【答案要點】(1)借助實物、圖像創設教學情境。
(2)借助動作(活動)創設教學情境。
(3)借助語言創設教學情境。
(4)借助新舊知識、觀念的關系和矛盾創設教學情境。
(5)借助“背景”創設教學情境。
(6)利用謎語、兒歌創設情境。
(7)借助問題創設情境。
(8)運用想象創設教學情境。
3.【答案要點】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條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6)小組輔導。
4.【答案要點】(1)反思日記。在一天教學工作結束后,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并以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
(2)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教師們對此進行討論分析。
(3)交流討論。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然后共同討論解決的方法,最后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及合作學校所共享。
(4)行動研究。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以及研究者用以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它不是研究者由外部進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則的研究,而是直接著眼于教學實踐的改進。
5.【答案要點】(1)教育科學研究的構思與設計。教育科學研究的構思與設計是教育科學研究的第一個環節,是教育科學研究活動展開的前提。這一個環節包括選擇研究課題、查閱研究文獻、提出研究假設和設計研究方案四項工作。
(2)教育科學研究的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教育科學研究的展開環節。通過組織與實施使研究方案變為現實,這是教育科學研究的核心環節。一般說來,教育科學研究的組織實施包括研究條件的控制、操作定義的執行、研究過程的監控和調整、研究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等。
(3)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分析與表述。這一個環節包括研究數據資料的分析、研究成果的表述兩項工作。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