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預測試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 |
二、辨析題
1.【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含義”,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錯誤。全面發展并非平均發展。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即智力和體力的全面協調發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發展。
2.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認知風格的分類”,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錯誤。認知風格或認知方式是個體偏愛的加工信息的方式,無優劣好壞之分,不能決定學習或問題解決水平的高低。
3.【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義務教育的概念”,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錯誤。目前我國義務教育包括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教育。而基礎教育則包括幼兒園、小學和普通中學(初中、高中)的教育。
4.【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心智技能的特點”,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正確。心智技能具有內隱性和簡縮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內部言語進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樣把每一個動作實際外顯出來,也不必用外部言語將每個動作逐一展現出來。
5.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熟悉和運用。
【參考答案】錯誤。題干所述沒有正確地認識到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在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不能脫離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發揮主導作用,當好學習的組織者、教學互動的指導者和解決問題的引導者。
三、簡答題
1.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1)問題的特征問題的特征中,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常常會影響個體問題的解決。(2)已有的知識經驗已有經驗的質與量都影響著問題解決。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越大。(3)定勢與功能固著
定勢有時可以促進問題的解決,有時也阻礙問題的順利解決。功能固著是一類定勢現象,即從物體的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體的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征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2.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措施”,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學生習得的原理或技能應用于新情境中的遷移能力不是自動發生的,而是通過教學實現的。要想使學生當前的學習對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及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努力創造條件,積極主動地促進學習的正向遷移。(1)改革教材內容,促進學習遷移。各科教材都有基本概念、原理和邏輯結構,這些內容的組織形成教材體系。教材內容體系的確定,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效率、知識的質量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因此必須兼顧科學知識本身的性質、特點、邏輯系統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智力狀況及年齡特征,還要考慮教學時數以及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證教材的系統性和教學的循序漸進性。(2)從教材的呈現程序方面促進遷移。有利于學習遷移的教材在體系組織上應體現以下要求:①從一般到個別,不斷分化。②融會貫通,促進知識的橫向聯系。③教材組織系列化,確保從已知到未知。(3)改進教學方法促進遷移。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表明,遷移量是隨著講授教材和學習教材的方式而變化的。教學方法是獲得遷移的主要手段。許多優秀教師就是使用了最佳教學方法,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去促進遷移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教師可從以下方面改進教學方法:①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②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實際運用。③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
3•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的基本任務”,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1)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基礎。知識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礎,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并為他們學習新知識提供條件。(2)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現代教學要自覺發展學生的智能、創造才能和體力,發展智能是核心,發展體力是保證。(3)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教學具有教育性,在使學生形成科學世界觀、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6--面起著重要作用,思想品德教育是方向。(4)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通過教學,激勵發展每個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個性的全面和諧與可持續發展是理想目標,雖然這一理想目標未必能實現或實現程度因人而異,但它始終是教育發展努力的方向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4.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班級管理的類型”,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1)班級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2)班級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3)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4)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后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
5•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激發與培養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問題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2)根據作業難度,適當控制動機水平。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難度,適當控制學生學習動機的激起程度。在學習較容易、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盡量緊張一點;而在學習較復雜、較困難的課題時,則應盡量創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氣氛。在學生遇到困難或是出現問題時,要盡量心平氣和地慢慢引導,以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罰。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調整學習活動,改變學習策略;另一方面學生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或避免再犯錯誤而增強學習動機,從而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歸因對以后的學習行為會產生影響。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