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預測試題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 |
點擊查看:2013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預測試題匯總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出目( )。
A.《論語》
B.《中庸》
C.《大學》
D.《孟子》
2. 我國唐朝中央官學的“六學二館”,鮮明地體現了封建社會教育的( )。
A.階級性
B.等級性
C.傳統性
D.壟斷性
3. 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
A.素質教育
B.應試教育
C.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D.著名學者的學說
4.從影響形式看,文化對教育的制約作用具有( )。
A.間接性
B.直接性
C.公開性
D.開放性
5.學生王林因不守紀律,又一次被帶進辦公室,當即受到班主任的訓斥:“你又違反紀律了?”我跟你說了多少次?你的臉皮實在太厚!你把家長請來,當面說清楚,你到底準備怎么辦。不然,從明天起,你就不要來讀書了。”學生低著頭離開了辦公室。從上面例子分析,你認為要使王林同學遵守紀律應采用的方法是( )。
A.說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樣示范
D.實際鍛煉
6. 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規定出自于( )。
A.1993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
B.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
C.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D.1999年《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7.個體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達到了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這體現了身心發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順序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B.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是( )。
A.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B.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C.指導班委會工作
D.評定學生操行
9.教師通過記錄課外活動中學生的攻擊行為來研究攻擊和性別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是( )。
A.個案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觀察法
10.學生閱讀時常使用畫重點線的策略,這是利用了知覺的哪一種基本特性?( )
A.選擇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恒常性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