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4 頁:判斷題 |
第 5 頁: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
我國的學校德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即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履行道德義務,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導學生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逐步形成愛憎分明的政治態度和立場:思想教育,即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在上述三者中,道德品質是基礎。尤其是中小學德育,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質。但三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承,不可有所偏廢。我們應使三者相互促進。以發揮它們在培養學生品德中的最佳整體功能。
2.【答案要點】
班級授課制的優點:(1)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2)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3)有利于發揮班級體的教學作用。班級授課制的缺點:(1)強調系統書本知識的學習,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2)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3.【答案要點】
(1)教師促成的紀律,需要教師給較多的監督與指導;
(2)集體促成的紀律,同輩人的集體在學生社會化方面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3)任務促成的紀律,某一項任務會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而對其他誘人的活動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紀律,當外部的紀律控制被個人內化以后,成為個體自覺的行為準則時,自律便出現了。
4.【答案要點】
(1)心理評估是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與咨詢是一項高度個別化的教育工作,為了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制定正確的輔導與咨詢方案,首先必須正確找出個體的問題癥結,了解他所處的環境的特征,準確地把握他認識世界的獨特的觀念。 (2)心理評估是檢測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工具。心理評估不但是了解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為表現的工具,也是評價心理健康教育績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從學生個人或群體的心理癥狀減輕、心理素質的改善來加以確認。
5.【答案要點】
(1)虛擬同輩群體的積極影響: ①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 ②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圍的擴展;③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達與釋放;④有利于青少年個性的張揚和不同自我的認同。 (2)虛擬同輩群體的消極影響:
、傩畔⒒靵y;②網絡成癮;③群體極化。
6.【答案要點】
一個科學的、標準的教案應該包含以下要素: (1)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2)教學內容;(3)教師的教學活動;(4)學生的行為;(5)教學媒體;(6)時問分配。
五、案例分析題
1.【答案要點】 (1)案情說明了“誠實守信”教育的重要性。
分析:案例中。學生抄襲作業是不誠實的表現,應當予以教育。但是采取何種方式進行教 育?面對一些學生家長和學校要求提高分數的壓力,那位女教師憤然辭職,并得到了近一半老師 的支持。這位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做到誠實守信,而且自己首先做到誠實守信,堅持原則,不給學 生加分數。這位教師不僅能自覺按教師道德要求行事,認真履行道德義務,而且還敢于與違背教 師道德的人和事作斗爭,以強烈的道德責任感維護道德的嚴肅性和正義性,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 格力量引導和感召學生和教師。 (2)這位女教師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①誠實是一個文明有序的社會中人人必須具備 的起碼品格。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我們應讓學生先成人,再成才。教師的言行 必須起示范作用。教育學生本分做人。②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更是在教育學生如 何做人。③“教育學生成為誠實的公民比通過一門課的考試更為重要”。要讓誠實在整個社會形 成一種風氣。必須從我們每個人自身做起。
2.【答案要點】
能。國家教委制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條例》屬部門教育規章,是教育法表現形式的第五個層級;全國人大常委會制訂的《未成年保護法》則屬教育單行法,是教育法表現形式的第二個層級。依教育法效力的從屬關系來看,上位法優于下位法。因而應適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即該中學生可以參加當年的高考。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學校教育是由承擔教育責任的教師和接受教育的學生共同參與和進行的,學校教育的環境具有極大的人為性.具有明確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內容與活動計劃、有系統的組織和特殊的教育條件。學校彌漫著科學、文化和道德規范的氣息。這些構成了學校教育環境的特殊性。從個體活動角度看,學校中的個體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區別,在于有教師的指導,活動的結果還要接受檢查。這種特殊性使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身心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功能。具體表現在:①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做出社會性規范;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③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2.【答案要點】
(1)建構主義強調,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和看法。 (2)這種在沒有現成知識經驗前提下的解釋,并不都是胡猜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背景出發而推出合乎邏輯的假設。所以。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另起爐灶,從外部真正地裝進新知識,而是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作為學習新的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3)教學不是知識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的看法,洞察他們的這些想法的由來,以此為根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理解。需要與學生共同就某些問題進行探索,并在此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調整。 (4)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在學生的共同體之中,這些差異本身便構成了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教學就是要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使他們看到那些與他們不同的觀點。從而促進學習的進行。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