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對殘疾兒童的教育要依據( )的特征進行。
A.順序性
B.互補性
C.階段性
D.不平衡性
12、涂爾干說:“教育在于使青年社會化_____在我們每一個人之中,造成一個社會的我。這便是教育的目的。”這句話反映了( )。
A.神學的教育目的論
B.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C.教育無目的論
D.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
13、教育目標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總體規格要求是( )。
A.德育意義
B.德育目標
C.德育內容
D.德育規律
14、 “拔苗助長”、“凌節而施”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15、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個基本要素構成的,所以在教育過程中( )。
A.嚴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順序對學生進行教育
B.以情為開端,動之以情,對學生進行教育
C.以行為開端,從培養學生行為習慣入手,對學生進行教育
D.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為開端,對學生進行教育
16、斯巴達和雅典兩種教育體系出現于歐洲的(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17、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權威型、放任型和( )。
A.專制型
B.指導型
C.民主型
D.溺愛型
18、在全面發展的教育中起導向和動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體育
D.美育
19、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以通過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起到調節作用,幫助人戰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這表明個體身心發展具有(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20、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主要包括( )。
A.身體、精神
B.道德、學識
C.德、智、體
D.知、情、意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