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 |
第 2 頁:填空、簡答、論述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孔子提倡啟發式教育思想,題干中反映的正是這一思想。
2.A解析:皮亞杰揭示了個體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即按照感知運算水平、前運算水平、具體運算水平、形式運算水平順序發展的特征。
3.A解析:受教育權是《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賦予學生的最主要的角色權利。
4.B解析:教學就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思想、發展能力,而要達到這些目的,就必須通過上課來實現。
5.A解析:孔子從研究人的本性出發,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
6.A解析:柏拉圖認為人發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靈的和諧達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將此定為教育的最高目的。
7.B解析:拓展型課程的重點在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8.B解析:我國把教學過程看做是學生的一種特定的認識過程。
9.C解析:《論語》是孔子的言論集,匯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學、倫理等思想,也包括教育思想。
10.C解析:西歐封建社會為了更好地布道,讓老百姓信教,在舉辦宗教教育的同時,也適當講授一些讀寫知識。
11.C解析:義務教育不僅是受教育者的權利,也是他們必須履行的義務,因而具有強制性。12.A解析:遺傳提供的可能性無論多大,都必須通過環境才能實現。
13.A解析:課程計劃體現了國家對學校教育的統一要求,是學校組織教育教學工作、確定工作步調的依據。
14.D解析:本題考查古代埃及教育。
15.D解析:夸美紐斯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創立了他的教學論。
16.B解析:班級授課制具有其他教學形式無法取代的優點,是目前我國學校教學普遍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
17.C解析: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一書的發表使教育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并以心理學和倫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18.B解析:學生從法律上講,是一個責權主體,他們享有一定的合法權益,而這些權益從他們的社會地位上體現了出來。
19.B解析:赫爾巴特于l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學》。
20.D解析:小學教育目的貫穿于小學教育的全過程,對小學教育具有指導意義。
二、填空題
21.素質教育培養目標
22.結構體系
23.因材施教
24.生活會主題班會
25.潛能需要
26.人格力量
27.物質環境精神環境
28.集體教學效率高
29.自主性
30.小組活動
三、簡答題
31.(1)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2)注意啟發。(3)講究語言藝術。
32.
(1)小學德育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基礎和保障。
(2)小學德育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
(3)小學德育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奠基工程和未來保證。
33.小學班主任的任務如下:
(1)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學生努力學習。
(3)指導學生課外、校外生活和活動。
(4)管理班集體,指導少先隊活動。
(5)協調各任課教師的工作。
34.開展好課外活動的基本要求是:(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2)活動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精神。
35.談話法的基本要求是:(1)要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2)提出的問題要明確,能引起學生思維興奮,即富有挑戰性和啟發性,問題的難易因人而異。(3)要善于啟發誘導。(4)要做好歸納、小結,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科學化,并注意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幫助他們準確地掌握知識。
四、論述題
36.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呈現如下趨勢:(1)加強學前教育并注意與小學教育的銜接。(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并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