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由教育學發展史可知,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八股文。
2.D
【解析】基礎教育是奠定一個人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基礎教育的狀況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
3.D
【解析】我國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4.A
【解析】教學計劃是學校課程與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分科標準,編寫教科書和設計其他教材的依據。其中心問題就是開設哪些科目。
5.B
【解析】瓦•根舍因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學”的主張。
6.B
【解析】班主任是學生操行評定的主要負責人。
7.A
【解析】略。
8.D
【解析】在學生咨詢中,身體放松法是著重訓練行為的方法。
9.A
【解析】以分班、分組為測驗根本目的的是安置性測驗。
10.C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我國全部教育法規的“母法”,頒布于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二、多項選擇題
1.ABD
【解析】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發展教育事業的“三個結合”、“六個并舉”的原則。“三個結合”是指發展教育事業必須采取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全面規劃與地方分權相結合的原則。“六個并舉”是指在具體辦學形式上,實行國家辦學與廠礦、企業、農業合作社辦學并舉;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并舉;成人教育與兒童教育并舉;全日制學校與半工半讀、業余學校并舉;學校教育與自學并舉;免費的教育與不免費的教育并舉。
2.ABC
【解析】根據教師的實際工作情況,教師的進修提高最好以業余為主或自學為主,情況允許的話可以進行集中短訓。
3.ABCDE
【解析】教師的工作總結是要落到好課上,好課的標準牽涉到課堂的各個方面。
4.BCD
【解析】班集體的發展目標一般可分為近期、中期、遠期目標三種。
5.ABCD
【解析】學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有科學性、預見性、有效性、主體性。
三、填空題
1.學習
2.科學的分類
3.自我評價
4.輔助
5.獨特性、靈活性
四、名詞解釋
1.教學相長: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一份寶貴遺產。它首先見于《學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主要強調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學。后來王守仁把這一思想發展為師生之間相互推進,共同提高。
2.班會:是以班級為單位,在班主任指導下,一般由學生干部主持進行的全班性會務活動。
3.教育結構:通常指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內的各種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校組合和比例構成。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規定學生的義務主要有:
(1)遵守法律、法規。
(2)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2.【答案要點】
(1)先進生是指那些思想好、學習好、紀律好、勞動好、身體好的學生。他們通常有如下心理特點:自尊心強,充滿自信,強烈的榮譽感,較強的超群愿望與競爭意識。
(2)先進生的教育要求:
①嚴格要求,防止自滿。班主任對先進生不能偏愛,要嚴格要求,對其缺點和所犯的錯誤要及時批評,以防止先進生產生自滿心理。
②不斷激勵,戰勝挫折。一般而言,先進生對挫折的感覺尤為強烈,班主任應努力滿足先進生的補償心理。
③消除嫉妒,公平競爭。先進生有較強的超群愿望,容易產生嫉妒。班主任要引導小學生正確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并盡力去縮短這些差距,同時,班主任還要注意營造一種團結互助、公平競爭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你爭我趕的良性競爭意識,讓他們在公平的前提下進行競爭。
④發揮優勢,帶動全班進步。先進生有諸多優勢,班主任可利用先進生的優點,讓全班學生模仿,即發揮先進生的榜樣作用,促使全班同學都取得進步。
3.【答案要點】
(1)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
(2)樹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學生。
(3)了解和研究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4)主動與學生溝通,掌握與學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4.【答案要點】
(1)榜樣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榜樣包括偉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學生中的好榜樣等。
(2)要求:
①選好學習的榜樣;
②激起學生對榜樣的敬慕之情;
③引導學生用榜樣來調節行為,提高修養。
六、論述題【答案要點】
(1)該思想與教學中的循序漸進原則相一致。
(2)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3)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按課程標準、教科書的體系進行教學是為了保證科學知識的系統性和教學的循序漸進。要求教師深入領會教材的系統性,結合學生認識特點和本班學生情況,以指導教學的具體進程。
第二,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循序漸進并不意味著教學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區別主次,有詳有略地教學。
第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這是循序漸進應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符合學生認識規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