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參考答案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D根據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可分為正式評價與非正式評價。
2.【精析】D測驗是測量行為樣本的系統程序。
3.【精析】C考查案卷分析定義,應識記。
4.【精析】D考查總結性評價定義,應識記。
5.【精析】C 自編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二、填空題
1.非測驗性
2.有限制的問答題開放式論文
3.兩維表學習結果
4.行為與結果
5.問題解決
三、簡答題
(1)為師生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充足的反饋信息;
(2)是學校鑒別學生學業成績、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作為教育評價和決策的依據。
四、論述題
(1)評分。評分時必須以一定的比較標準為依據,評分的標準可分為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兩種,絕對標準是以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為依據。學生的分數和其他同學的回答情況沒有關系。而且絕對標準強調,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背景情況的差異,所以他們的學習結果也是不可比較的。它對應的評價方式是標準參照評價。相對標準是以其他學生的成績為依據,對應于常模參照評價。相對標準的評價不僅與學生自己的成績有關,還與其他同學的成績有關。
合理的評分過程應包括如下步驟:①搜集有關學生的信息,信息可以來源于不同類型、性質的測驗甚至觀察的評價方式。例如教師對學生期末學習成績的評價,通常是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作業和考試成績占20%,課堂表現占10%。②系統地記錄下評價的結果,并隨時保持最新的結果。③盡量將搜集的資料量化,用數據來表示學生的學習情況。④為了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最終的學習成就上,教師需要加大最后測驗得分的權重。⑤評價應該以成就為依據,而其他特征的評價不要和成就的評價混雜起來。
(2)合格與不合格。有些課程采用合格與不合格來評價學生的成就。
(3)其他報告方式。除了常用的評分方法,教師還可以使用其他方式來報告評價結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