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填空題 |
第 3 頁:名詞解釋 |
第 4 頁:簡答題 |
第 5 頁:論述題 |
一、單選題
1.兒童的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賴,能以命題的形式進行,并能發(fā)現(xiàn)命題之間的關系,能理解符號的意義,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維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這在皮亞杰兒童智力發(fā)展階段中屬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答案】D
【答案解析】兒童的思維發(fā)展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對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賴,能以命題的形式進行,并能發(fā)現(xiàn)命題之間的關系,能理解符號的意義,能做一定的概括,在皮亞杰兒童智力發(fā)展階段中是屬于形式運算階段。
2.維果茨基在兒童心理發(fā)展觀上提出了( )。
A.階段發(fā)展理論
B.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C.文化歷史發(fā)展理論
D.人格發(fā)展理論
【答案】B
【答案解析】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3.由于對學習活動的社會意義或個人前途等原因引發(fā)的學習動機稱作( )。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間接性動機
D.志向性動機
【答案】A
【答案解析】遠景的間接性動機是與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的前途相聯(lián)的。
4.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不能持完全否定態(tài)度,更不應指責,要給予一定的肯定。這體現(xiàn)了在塑造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時要注意( )。
A.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B.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C.鼓勵學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D.給學生提供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榜樣
【答案】A
【答案解析】教師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不應全盤否定,更不應指責,應鼓勵學生正視并反思錯誤,引導學生嘗試新的探索,而不循規(guī)蹈矩。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出現(xiàn)“怕回答問題”、“不愿回答問題”等的現(xiàn)象,有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想法,從而促進其創(chuàng)造性個性的塑造。
5.有些人狀態(tài)好、睡眠少,認為自己失眠,這是( )失眠。
A.情景性
B.新奇性
C.假性
D.正常性
【答案】C
【答案解析】失眠按其成因分為四種,即情境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藥物性失眠和假性失眠。假性失眠是睡眠正常的人因為沒有意識到個體差異,以為自己比別人睡的少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失眠。
6.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是( )。
A.自然科學
B.社會科學
C.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性質,以社會科學為主
D.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性質,以自然科學為主
【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定位。
7.在有幾種可能解答的問題情境中,小紅傾向于深思熟慮且錯誤較少,則她的認知方式是( )。
A.場依存型
B.發(fā)散型
C.沖動型
D.沉思型
【答案】D
【答案解析】深思熟慮、錯誤少,是沉思型認知方式的特點。
8.( )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生是信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A.建構主義
B.認知—結構
C.信息加工
D.嘗試—錯誤
【答案】A
9.“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的學習動機屬于( )。
A.近景性內部動機
B.近景性外部動機
C.遠景性內部動機
D.遠景性外部動機
【答案】C
【答案解析】內部動機是由內部心理因素轉化而成,近景、遠景是根據(jù)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及其作用來劃分的。
10.( )的經驗類化理論強調概括化的經驗或原理在遷移中的作用。
A.奧蘇伯爾
B.桑代克
C.賈德
D.格式塔心理學
【答案】C
【答案解析】賈德提出了經驗類化理論。
11.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行為或者心理現(xiàn)象進行觀察的研究方法稱為( )。
A.實驗法
B.測驗法
C.調查法
D.觀察法
【答案】A
12.智商的計算公式是( )。
A.IQ=(智齡/實齡)+100
B.IQ=(智齡/實齡)×100
C.IQ=(智齡/實齡)×100%
D.IQ=(智齡/實齡)-100
【答案】B
【答案解析】智商簡稱IQ。
13.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 )。
A.教學方法
B.教師
C.學生
D.學習過程
【答案】D
【答案解析】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14.一個10歲的兒童能夠通過9歲組的全部項目和10歲組的一半項目,按照比率智商計算,他的智商是( )。
A.90
B.95
C.100
D.105
【答案】B
【答案解析】比率智商的算法是IQ=(智齡/實齡)×100。
15.先行組織者教學技術的提出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
A.斯金納
B.布魯納
C.奧蘇伯爾
D.桑代克
【答案】C
【答案解析】先行組織者技術是奧蘇伯爾提出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