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2、C【解析】我國法定的教師節是每年的9月10日。
3、A【解析】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規定,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
4、C【解析】《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條例》第三章職責與任務:
第八條全面了解班級內每一個學生,深入分析學生思想、心理、學習、生活狀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采取多種方式與學生溝通,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九條認真做好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維護班級良好秩序,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營造民主和諧、團結互助、健康向上的集體氛圍。指導班委會和團隊工作。
第十條組織、指導開展班會、團隊會(日)、文體娛樂、社會實踐、春(秋)游等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第十一條組織做好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指導學生認真記載成長記錄,實事求是地評定學生操行,向學校提出獎懲建議。
第十二條經常與任課教師和其他教職員工溝通,主動與學生家長、學生所在社區聯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5、D【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說明教師“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的重要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規定教師應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B【解析】在履行教育教學義務的活動中,教師必須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最主要、最基本的是要堅持教書育人。《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規定教師應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7、C【解析】《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規定教師應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8、D【解析】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唐中期書籍記載了制成火藥的方法。唐末運用于軍事。南宋時發明“突火槍”,l3世紀傳入阿拉伯和歐洲。火藥的發明和傳播,改變了中世紀的戰爭模式,是軍事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漢民族對世界文明的杰出貢獻之一。時期:東漢,發明者:蔡倫,發明地點:洛陽。
活字印刷術開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北宋平民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后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
指南針是戰國時人們制作出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針。北宋指南針運用于航海。13世紀傳人阿拉伯和歐洲。指南針的發明和傳播,為歐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9、C【解析】中國的書法字體主要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草書。
10、A【解析】在鄉試、會試、殿試中的第一名分別稱解元、會元、狀元。
11、B【解析】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后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永樂大典》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永樂大典》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0,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12、D【解析】作家作品完全對應的一項是D項。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現代小說大家。小說代表作有長篇《老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饑荒》三部)《鼓書藝人》《茶館》等;短篇《月牙兒》《斷魂槍》等。
魏巍(1920.1.16~2008.8.24)河南鄭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畢業于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魏巍原名魏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參加八路軍,l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底,奔赴朝鮮前線,和志愿軍一起生活、戰斗。回國后發表了一批文藝通訊,其中《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從此,“最可愛的人”成了志愿軍的代名詞。l978年,創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于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2008年8月逝世。
13、C【解析】從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結論出發,推論出個別的或特殊的結論的思維方法是演繹。
14、A【解析】趙樹理(1906--1970年)。解放區文學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說多取材于北方的農村生活,表現新舊交替時代中農民思想意識的變化和新舊思想的斗爭,在結構上吸收了傳統小說、評書的特點,語言通俗生動,幽默有趣,給人以輕松之感。小說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結婚》,中篇《李有才板話》,長篇《李家莊的變遷》。
15、A【解析】莎士比亞的劇作是歐洲戲劇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其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悲劇《羅密歐與朱麗n-t));喜劇作品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等。
16、A【解析】句中提到“北京底層市民生活”與“上海工商界生活”,它們分屬兩個不同領域,A項符合文意。
17、C【解析】《唐律疏議》之所以是“一部極為重要的法典”,對后世和周邊國家產生深遠影響,是因為它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而非“原則”、“觀念”或性質”。且“代表性法典”為常用搭配,故本題答案為C。
18、D【解析】對應句中的“不僅出產頗豐,而且水資源豐富,漁業發達”可知,第二空應填表“非常多”的意思的詞。B項的“完全”表述過于絕對,不如“幾乎”恰當。故答案選D。
19、A【解析】由“……之外,近年來,……一些新變化”可知,“廣泛提倡讀書”是世界讀書日一貫的特點,故答案應在A,C項中選擇。“淺閱讀”是作為“閱讀”領域內迅速傳播開來的一種新現象,用“流行”一詞形容更合適,故選A。
20、D【解析】本題比較簡單。根據就近原則,很容易選出與“她”距離最近的“長江”。將“長江”代替原文中的“她”,文意不變,故D項為正確答案。
21、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打籃球與踢足球相比進球要容易得多的原因與籃球架的高度有關,接著用假設的形式分別說明籃球架太高或太低均會使人們失去玩籃球的積極性。最后得出結論“籃球架有一個適當的高度,才使得籃球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體育項目”。由此可知,目標高度合適,才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即C項。
22、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學歷的高低決定著網民對信息的判斷能力”,接著說明了學歷高低與信息判斷力二者的關系。由文段中“也就是:”可知,“網民學歷越低,其信息判斷力就越弱,表達自身意見和意志的理性程度就越弱”是對橫線處內容的解釋。由此可知,A項最恰當。
23、B【解析】我國四大佛教名山分別是:山西忻州五臺山;安徽池州九華山;浙江舟山普陀山;四川峨眉山。而武當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境內,屬于道教名山。
24、D【解析】韓非子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理論,為秦始皇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
25、C【解析】張衡是東漢時期的偉大科學家,發明了地動儀。華佗是東漢末年的醫學家。董仲舒是西漢學者,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26、B【解析】由“瘦骨伶仃”、“有氣節”、“講友誼”、“撫慰”可知,此處對楊樹、柏樹的描寫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排除A、C。由“有氣節”、“講友誼”可知,此處表達了對楊樹、柏樹的贊美之情,故B項正確。
27、A【解析】《教師法》第7條規定,教師享有下列權利:(一)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二)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四)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五)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六)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簡稱教育教學權,這是教師的最基本權利。
28、D【解析】《決定》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各級人民政府和各部門要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保證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執行。
29、D【解析】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的是: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故答案選D項。
30、C【解析】解釋型題目。如果白鰱、草魚或鯉魚經常成群出現,而鯰魚則沒有這種習性,那么當一只魚鷹捕捉到的是一條鯰魚時,其他魚鷹如果跟著飛聚到這一水域就沒有別的魚可捕了C項能很好地解釋此現象。其他選項均不能解釋題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