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簡答題 |
第 3 頁:材料分析題 |
點擊查看:2014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題猜想匯總
第七章 中學德育
單項選擇題
1.下列原則既屬于教育原則又屬于德育原則的是( )。
A.導向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德育原則。
【答案解析】教育原則有:目的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直觀性與發展理論思維結合的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德育原則有: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正面說服教育、積極引導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的原則,通過集體進行教育的原則。由此可知,既屬于教育原則又屬于德育原則的是D項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2.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與德育內容、方法的矛盾
B.無產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的矛盾
C.學生知的深與知的淺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道德水平的矛盾
【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
【答案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標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是推動德育過程向前推進的關鍵所在。故正確答案為D。
3.德育目標確定了培養人的總體規格和要求,但必須落實到( )。
A.德育內容上
B.德育規律上
C.德育原則上
D.德育方法上
【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德育目標。
【答案解析】從理論上說,德育目標確定了培養人的總體規格和要求,但在實踐中,必須落實到德育內容上,唯有選擇合適的內容并進行科學的課程設計,才能進行有效的德育活動,達到預期目標。故正確答案為A。
4.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其進行的一般順序是( )。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意為開端,意、知、情、行依次進行
D.看具體情況,可有多端
【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德育過程。
【答案解析】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品德的過程。對學生,實施德育,是滴水穿石之功,不可急于求成。學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紀、道德方面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因素構成的,這幾個因素簡稱為知、情、意、行。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培養道德行為習慣。故正確答案為A。
5.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這一原則是( )。
A.導向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的一貫性原則
【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德育原則。
【答案解析】略
6.提出德育的社會學習模式的學者是( )。
A.科爾伯格
B.彼得•麥克費爾
C.班杜拉
D.皮亞特
【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德育模式。
【答案解析】社會學習模式主要是由美國的班杜拉創立的,該模式吸取了認知發展論的某些觀點,與行為主義的合理內核相結合,創立了新的認知一行為主義學說。故正確答案為C。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法
B.鍛煉法
C.說服法
D.榜樣法
【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德育方法。
【答案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子李子雖不會說話,但是它們果實甜美,惹人喜愛,人們在它們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人們就會記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為人誠懇、真摯,就會深得人心。這句話體現的德育方法是榜樣法。
8.提出德育的體諒模式的學者是( )。
A.科爾伯格
B.彼得•麥克費爾
C.班杜拉
D.皮亞杰
【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德育模式。
【答案解析】體諒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養置于中心地位。此模式的一大特色是,它的理論假設是在對學生廣泛調查的基礎上提出的,它的教材也取自對學生的調查。它以一系列的人際與情境問題啟發學生的人際意識與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體諒。該理論是英國德育學家彼得•麥克費爾等人于20世紀70年代所創,曾風靡于英美。故正確答案為B。
9.集體教育和個體教育相結合的德育原則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經驗?( )
A.馬卡連柯
B.加里寧
C.烏申斯基
D.贊科夫
【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德育原則。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