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簡答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6 頁:教學設計題 |
11.盧梭在( )中,闡述了“人民主權”的思想。
A.《論法的精神》
B.《純粹理性批判》
C.《哲學通信》
D.《社會契約論》
【答案】D。解析: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一書中,闡述了“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思想,他認為主權屬于人民,統治者的權力來自他同人民簽訂的契約。《論法的精神》的作者為孟德斯鳩,《純粹理性批判》的作者為德國哲學家康德,《哲學通信》的作者為伏爾泰。故本題答案為D。
12.( )的創立,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A.郡縣制
B.縣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C。解析: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擁有經濟、軍事大權,但行使權力時,受到中央的節制。行省制的創立,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我國省制的開端。
13.查理曼帝國后來分裂為三部分,發展成了三個封建國家,下列哪個國家不在其中?( )
A.英吉利
B.法蘭西
C.德意志
D.意大利
【答案】A。解析:公元800年,查理建立了查理曼帝國,814年查理去世,帝國陷于內戰。843年,根據《凡爾登和約》,帝國分裂為三部分,后來這三個部分分別發展成法蘭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14.就適應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角度而言,下列哪一事件明顯區別于其他三個事件?( )
A.理學、心學的興起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
D.壟斷組織的出現
【答案】D。解析:本題中D項壟斷組織的出現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B.C兩項都是超越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理學、心學的興起是為了維護舊的生產力,壓抑了資本主義萌芽。由此可知本題應選D項。
15.秦漢至明代,商人長期處于社會底層,一個重要原因是統治階層認為商人( )。
A.不事生產
B.不尊儒術
C.不敬祖宗
D.不納租稅
【答案】A。解析:根據我國古代社會“重農抑商”的政策,可知商人長期處于社會底層,一個重要原因是統治階層認為商人不從事農業生產。
16.19世紀末,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尖銳復雜,形成“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 )。
A.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
B.資本主義國家爭奪殖民地和霸權的斗爭激烈
C.英國要繼續維持其世界殖民霸權地位
D.德國要和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
【答案】A。解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資本主義高速發展的時期,但資本主義各國的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資本主義各國的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隨著后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原來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產生了新的動蕩的帝國主義大國間的關系。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影響下,帝國主義國家間圍繞著爭奪殖民地、爭奪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最終形成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
17.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主要是因為( )。
A.參戰的都是帝國主義國家
B.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
C.戰爭嚴重削弱了所有帝國主義國家
D.戰爭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答案】B。解析:戰爭的性質是由戰爭的目的決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兩大軍事集團的戰爭目的是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所以這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非正義戰爭。
18.歷史學家德•阿寧在談到十月革命時認為:“還是可以很有把握地說: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賴于列寧的百折不撓的狂熱和托洛茨基的惡意煽動。如果沒有科爾尼洛夫及其將領們的發難,也就不會有十月革命。”他想要說明的是( )。
A.十月革命的勝利主要是列寧的功勞
B.十月革命是主客觀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C.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惡意煽動
D.十月革命是資產階級政府的錯誤
【答案】B。解析:“列寧的百折不撓的狂熱”屬于主觀因素,“托洛茨基的惡意煽動”屬于十月革命的客觀因素。由此可知本題答案為B。
19.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期間,羅斯福政府既直接提高就業率,又為經濟恢復發展拓展了空間的措施是( )。
A.恢復銀行信用
B.調整農業經濟
C.規范企業行為
D.舉辦公共工程
【答案】D。解析: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期間,羅斯福積極推行“以工代賑”,通過興辦公共工程以減少失業,進而刺激消費和生產,穩定社會秩序,同時還能造福于社會,并為經濟復蘇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到了20世紀,昔日顯赫一時的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帝國不斷衰落并漸次消失。這說明( )。
A.資本主義的擴張方式發生了變化
B.第三世界興起
C.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力普遍衰落
D.民主政體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答案】A。解析: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大日本帝國等帝國是帶有濃厚封建性和擴張性的國家,他們對外擴張是赤裸裸的武力征服。隨著這些帝國的消失,其侵略擴張的方式發生了變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