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簡答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6 頁:教學設計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人物中,沒有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是( )。
A.陳獨秀
B.毛澤東
C.董必武
D.李達
【答案】A。解析:史料記載,當時陳獨秀雖然被確定為大會主席,但當時他在廣州擔任廣東大學預科校長,為籌備學校經費而四處奔忙,而是委派包惠僧參加了中共一大。
2.下列有關羅斯福新政的影響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使美國渡過了經濟危機
B.根除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
C.提高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程度
D.開刨了國家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
【答案】B。解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是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造成的,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故B項說法是錯誤的。其他三項都屬于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3.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提出的恢復和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是( )。
A.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B.調整、整頓、鞏固、提高
C.調整、鞏固、整頓、提高
D.調整、充實、鞏固、提高
【答案】A。解析: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通過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改變了“大躍進”以來的追求高標準的做法。
4.“蓋天津(城)市發展之趨勢,其初圍繞舊城,繼則沿河流,復次則沿鐵道線,自有電氣事業則沿電車道而發展!边@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進程的顯著特點是( )。
A.以老城區為中心不斷擴展
B.伴隨交通方式的變化而發展
C.由城市周邊的不斷開發而發展
D.伴隨工商業的發展而發展
【答案】B。解析:材料的大致含義是天津城市發展的趨勢,先是圍繞舊城發展,然后圍繞河流發展,再是圍繞鐵道線擴展,最后隨電車道而發展。這充分反映了天津城市化進程的顯著藉點是伴隨陸路一水路一鐵路一電氣化的交通方式的變化而發展,B項符合題意。
5.《洛迦諾公約》簽訂后從中受益最大的是( )。
A.德國
B.法國
C.中國
D.美國
【答案】A。解析:《洛迦諾公約》使德國重新加入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大國地位得以恢復,法國則喪失了對德國的制裁權。
6.顧炎武認為明王朝“昔之清談談老莊,今之清談談孔、孟……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實學。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墟。”為此,他特別強調( )。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反對君主專制
C.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
D.經世致用之學
【答案】D。解析:顧炎武一生治學的方向可以用“經世致用”來概括。題干材料反映了顧炎武他對宋明理學“空談心性”造成的惡果進行了激烈的批判,由此可知他特別強調經世致用之學。
7.劉知幾《史通》卷四《序例》云:“夫史之有例,猶國之有法,國無法,則上下靡定:史無例,則是非莫準!眲⒅獛讖娬{的是( )。
A.歷史發展具有規律性
B.歷史事實具有可知性
C.治史要講究科學方法
D.治史要有藝術性
【答案】C。解析:《史通》是中國及全世界首部系統性的史學理論專著,作者是唐朝的劉知幾。全書內容主要評論史書體例與編撰方法,以及論述史籍源流與前人修史之得失。題干中的材料是《史通》的《序例》,故可知劉知幾強調的是治史要講究科學方法。
8.據統計,1700-1830年間,廣州流入白銀的凈數約一億英鎊,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英國。這說明這一時期英國對華貿易的主要方式是( )。
A.以白銀換取棉布
B.以白銀換取絲茶
C.以鴉片換取絲茶
D.以鴉片換取白銀
【答案】B。解析:18世紀后期,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這一時期英國對華貿易的主要方式是以白銀換取絲茶。
9. “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此言論是針對近代中國發生的( )。
A.洋務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
C.維新變法運動
D.新文化運動
【答案】B。解析:略。
10.下表是近代中國工業發展初期(1872—1911年)設立的廠礦數目統計表。結合近代經濟發展史推測,紡織企業最有可能對應的數字是( )
A.31
B.72
C.73
D.193
【答案】D。解析:從題中間可判斷,這是中國民族工業產生和初步發展時期,它在經濟結構上的突出特征就是紡織業等輕工業發展較好。只能數量最多才能反映這一特點,故選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