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二、簡答題
1.【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參考答案】
(1)有助于教師把自己的經驗升華為理論;
(2)有助于教師提升教育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3)教師通過反思可以縮短其專業化成長時間;
(4)通過反思可以增強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和神圣感,形成高尚的師德。
2.【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生的學習指導”。
【參考答案】
(1)在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2)在教學內容的易混淆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3)在思維的交鋒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4)在思維的發散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5)在規律的探索處,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3.【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特點”。
【參考答案】
(1)對道德知識的理解,從比較膚淺、表面的理解逐步過渡到比較準確的、本質的理解。但是整個小學階段,這種理解的具體性強,概括性較差。如分不清“勇敢”和“冒險”、“謹慎”和“膽怯”等。
(2)在道德品質的判斷方面,小學生從只是注意行為的效果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效果的統一關系。
(3)在道德原則的掌握上,從簡單依賴于社會的、他人的規則,逐步過渡到受內心的道德原則制約。從道德行為的發展來看,在小學階段,兒童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言行基本上是協調一致的,但年齡越小,言行越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言行脫節、能說不會做的現象便會出現。這種言行脫節的現象在小學生身上出現是正常的,是需要教育者理解和加強輔導的問題。一般認為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較復雜,主要有:模仿的傾向,出于無意,成人的要求不一致,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做事、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我國學者研究認為,小學階段道德品質發展的質變時期,即品質發展的“關鍵年齡”,大概出現在三年級下學期前后,這是加強輔導和促進發展的關鍵階段。
4.【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生心理輔導的常用方法”。
【參考答案】
(1)行為塑造法。行為塑造是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依次強化那些漸趨目標的行為,直到合意行為的出現。
(2)模仿法。模仿法指通過模仿榜樣的行為而獲得新的行為反應的方法。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指通過扮演與來訪學生問題有關的特定人物,將其可能出現的行為表現出來,以啟發來訪學生對人際關系及自我情況有所覺知的方法。
(4)厭惡療法。厭惡療法也叫懲罰消除法,指采用懲罰性的厭惡刺激來減少或消除一些不良的行為。
(5)系統脫敏法。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其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的方法。
(6)代幣獎勵法。用一種代幣作為強化物進行的系統的行為矯正的方法。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以作為代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