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論述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6 頁:活動設計題 |
第 7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0~6歲兒童心理年齡特征和發展規律的學科。故選B。
2.C【解析】幼兒認識活動表現為具體性和形象性,具體表現在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于感知和表象。故選C。
3.B【解析】兒童心理的發展與其年齡的增長有著密切的關系,即使都是在幼兒時期,其心理活動的水平也各不相同,這顯示出了心理發展具有階段性的特征。故選B。
4.A【解析】這是小女孩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想象的,屬于經驗性想象。故選A。
5.C【解析】前運算階段是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借心理符(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皮亞杰認為2~7歲兒童的思維處于前運算階段。故選C。
6.D【解析】作為一個群體,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社會性并不存在顯著差異。故選D。
7.B【解析】語音意識是對自己或他人發音強弱等特點的知覺。B項“能比較穩定性地正確地叫爸爸”說明幼兒言語能力,不說明語音意識。故選B。
8.A【解析】實驗法可以按實驗場地的不同,分為實驗室實驗與自然實驗。自然實驗:是在實際自然的情景中進行,只能盡可能地控制無關變量,但能較長時間地持續進行。實驗時間較長,但其結果便于推廣。在幼兒園里面教師平時用的最多的就是自然實驗法。故選A。
9.B【解析】個性的調節系統以自我意識為核心,自我意識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是個性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制約著個性的發展;自我意識的成熟標志著兒童個性的成熟。故選B。
10.D【解析】智力是智商的內容,而同情、獨立、智力、關愛則屬于情商的內容。強調人生成功因素中情商的決定性,鼓勵人們探索自身特殊的潛能和目標,啟發人們內在最深處的價值與渴望,轉化思想為實際的生活,認為智力并不是一個人成功的決定因素,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這些使“智商決定論”成為了歷史。故選D。
11.C【解析】當兒童遭受挫折時,顯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沖撞別人、搶奪別人的東西、擲東西以及其他類似的方式,引起別人與其爭斗。一些心理專家認為,兒童的攻擊性行為是通過觀察別人的攻擊行為模式而學習來的,并由于這類行為所造成的環境后果而得以維持,就是說“模仿”和“強化”是兒童攻擊性行為發生、發展和維持的重要機制。還有一些心理學家則認為,攻擊性行為是兒童對于挫折的反應,常常是由于兒童想要達到的行為目標受阻而引起的,是宣泄緊張、不滿情緒的消極方式。因此攻擊性行為是一般行為偏異。故選C。
12.A【解析】蒙臺梭利認為如果要建立一種合乎科學的教育,其基本原則必須是使兒童獲得自由,這種自由使兒童的天性得到自然表現。故選A。
13.A【解析】學前兒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動是游戲。故選A。
14.C【解析】審美感知是審美體驗的開始,美感是和聽覺、視覺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離開聽覺、視覺,是不能設想的。故選C。
15.D【解析】教師與家長談話時以采用日常用語進行交談為宜。故選D。
16.D【解析】發現孩子說的不正確時立刻制止,違背了討論法的教學方法。故選D。
17.B【解析】此種情形下,最合理的處理方式是:察看小明是否受傷,同時不制止他哭,讓他把內心的恐懼發泄一下。故選B。
18.C【解析】幼兒園月、周計劃屬于近期目標。故選C。
19.B【解析】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精神環境對兒童的影響。故選B。
20.B【解析】從題干“教師自制一個測驗”可以得出幼兒教師采用的評價幼兒觀察力的方式是教師自編測驗,而不是教師直接使用已經編好的標準測驗量表進行測驗幼兒的發展,進而評價幼兒的發展。觀察法評價幼兒的發展指的是教師觀察幼兒的各種行為表現,評價幼兒發展,而不是幼兒作為觀察主體。談話法在本題中有涉及,但主要的評價方式是測驗法。故選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