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辨析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答案解析:我國采用班級授課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北京開辦的京師同文館。
2.【答案】C。答案解析:接受學習是指教育者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習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識。發現學習是指教育者只提示有關的學習內容,學習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通過獨立發現的步驟獲得知識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意義學習是指學習者理解語言、文字所代表的知識,并能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意義學習有兩種:一種是學習材料本身已有意義聯系;另一種是學習材料本身并無意義聯系,但學習者賦予某種外加的意義,這種學習就是學習者所學的新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乎邏輯的聯系。機械學習是指學習沒有意義聯系的材料,或學習者在學習中并未理解材料間的意義聯系。故選C。
3.【答案】C。答案解析:“孟母三遷”講述了孟母為了給孟子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的成長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反映了環境因素對人發展的影響。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4.【答案】B。答案解析:自律是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師依靠發自內心的信念對自己的教育行為的選擇和調節,正是教師的自律行為。
5.【答案】 A。答案解析:學科課程是指以文化知識(科學、道德、藝術)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類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圍最廣的課程類型。其主導價值在于傳承人類文明,強調使學生掌握、傳遞和發展人類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學科課程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人類所取得的經驗和科學認識。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6.【答案】A。答案解析:《學記》里講,“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能成”,說明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已認識到了學習的最佳期問題,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期,學習的效果就會變差。人類心理發展“關鍵期”理論認為:人類的某種行為和技能、知識的掌握,在某個特定的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環境影響。如果在這個時期施以正確的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錯過這時期,就需要花費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彌補,或者將可能永遠無法彌補。故此題答案為A。
7.【答案】C。答案解析: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由題干中的“測量工具”、“測定”、“鑒別”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心理測驗的方法。
8.【答案】D。答案解析:組織策略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策略。常用的組織策略包括列提綱、利用圖示和利用表格。學生經常利用畫表格的方式來對學習內容進行整理歸類正是對表格的利用,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9.【答案】A。答案解析:科技進步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因。現代科技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著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并引發教育的現代化。現代教育正是人們在自覺適應以科技進步為基礎的現代化大生產和現代社會生活要求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它反映了科技進步的需要。
10.【答案】B。答案解析:從心理學上分析,人的行為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經過努力達到一定的目標。如果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碰到了困難,遇到了障礙,就產生了挫折。遭受嚴重挫折后,個體會在情緒上表現抑郁、消極和憤懣。所以本題選B。
11.【答案】A。答案解析:領會知識是教學的中心環節。領會知識包括使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12.【答案】A。答案解析:根據遷移的性質不同,即遷移的影響效果不同而劃分,學習遷移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與概括化水平,學習遷移可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根據遷移內容的不同,學習遷移可分為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根據遷移的方向不同,學習遷移可分為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13.【答案】A。答案解析: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包括對自己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過程的認識與評價。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識,才會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正向評價時,產生自尊感;作出負向評價時,產生自卑感或內疚感。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14.【答案】C。答案解析:瞬時記憶又稱為感覺登記或感覺記憶,是認知心理學用來說明人的感覺作用和記憶形成的術語。刺激物體的信息接觸到人的感覺器官,使其得到暫時的存貯,這種存貯形式便叫做感覺記憶。
15.【答案】C。答案解析: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12—18歲屬于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