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寫作題 |
第 6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在教學中,對教師的語言有諸多要求,例如,教師的表達要流暢,有條理等,其中,通俗、生動、幽默、風趣是指教師語言要活,即教師的語言要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A【解析】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是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
3.C【解析】“師者.人之楷!,強調教師工作的示范性。教師的示范性是指教師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學生仿效的對象,教師的人品、才能、治學態(tài)度等都可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由于青少年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可塑性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充分重視示范性的價值,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4.A【解析】《教師資格條例》第16條規(guī)定,教師資格證書在全國范圍內適用,教師資格證書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印制。
5.C【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4條規(guī)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6.D【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1條規(guī)定:“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jù)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庇纱丝梢钥闯觯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是發(fā)展基礎教育。
專家點撥《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也是歷年考試中經(jīng)?疾榈膬热荨_@一法律對學生、學校、教育教學、經(jīng)費保障、法律責任等都做出了規(guī)定?忌鷳撜莆掌渲械闹饕獥l款,以便在出現(xiàn)與之相關的題目時能依據(jù)法條做出回答。
7.B【解析】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fā)展。
8.D【解析】“師生如父子”的意思是教師對學生有像父母一樣的關愛,卻沒有像父母對自己子女一樣的偏愛,因為合格的教師對學生是一視同仁的。同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
9.C【解析】孔子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統(tǒng)治者要愛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10.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42條明確賦予了學生申訴權:“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chǎn)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11.C【解析】孫幼軍,當代著名童話作家,著有童話《小布頭奇遇記》《怪老頭兒》《小貝流浪記》等,是中國首位獲國際安徒生文學獎提名獎的作家。
12.C【解析】在我國古代傳說中,有盤古開天辟地、燧人氏鉆木取火、神農氏嘗百草。專家點撥本題考查的是考生對我國古代神話的了解。我國著名的古代神話包括: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精衛(wèi)填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牛郎織女等。考生要了解神話中的人物以及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并能說出它們所蘊含的深意。
13.B【解析】“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14.A【解析】這句名言是劉備臨死時對其子劉禪的囑咐。
15.B【解析】瑞士的日內瓦被稱為“國際會議之都”。
16.B【解析】我國空氣質量報告中的“可吸入顆粒物”是指粒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
17.A【解析】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稱,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飛翔的白鴿而被西方植物學家命名為“中國鴿子樹”。
專家點撥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植物學常識。珙桐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中國特有的單屬植物,屬孑遺植物。銀杉是中國特有的稀有樹種,和水杉、銀杏一起被譽為植物界的“國寶”。銀杏,別名白果、公孫樹、鴨腳樹,是現(xiàn)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號稱“活化石”。
18.B【解析】讀給一位目不識丁的老太太聽是為了檢查作品的內容是否通俗易懂。
19.D【解析】“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句話的意思是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寒,人最難調養(yǎng)身體。
20.B【解析】1808年貝多芬發(fā)表了他的《第五交響曲》(命運)。在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里,“命運”是活生生的。從感覺上來說,樂符會“敲門”,會“蹣跚”,會“歡呼”,所以稱之為“命運交響曲”。
21.B【解析】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下列特性:(1)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態(tài)學上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于生態(tài)學研究的最高層次。(2)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部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其結構越復雜,物種數(shù)越多,自我調節(jié)能力越強。(3)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兩大功能。(4)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級的數(shù)目因生產(chǎn)者固定能量值所限及能量流動過程中能量的損失,一般不超過5~6個。(5)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要經(jīng)歷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fā)育過程。
22.B【解析】樹干上白色的東西是石灰水,石灰具有一定的殺菌、殺蟲作用,可以殺死寄生在樹干上的一些越冬的真菌、細菌和害蟲。
23.A【解析】五四運動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中,無產(chǎn)階級成為領導階級,因此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專家點撥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中國革命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也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4.B【解析】目前,海水淡化技術普遍使用的最大阻力是成本太高。
25.D【解析】王實甫,著有雜劇14種,現(xiàn)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3種!陡]娥冤》《救風塵》《單刀會》都是關漢卿的作品。
26.A【解析】在Word表格中,選中某段文字后,按De1ete鍵可以刪除此段文字。
27.C【解析】從年畫的構圖、形象、線條、色彩等各方面都能看出豐富的含義。A項不能從原文中推出;B、D兩項只是對文段最后一句的概括,不夠全面。
28.B【解析】“語言與語言的碰撞和融合”指的是不同語言之間相互借鑒,相互吸收。A項錯誤,原文中的“精華”指要保留自己語言的精華,而非外來語言的;C、D兩項沒有指出相互性。
29.A【解析】題干的推理是“所有M不是P,所有的M是S,所以,有些S不是P”,根據(jù)這一關系,符合的只有A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