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辨析題 |
第 4 頁:簡答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11.( )以研究知覺與意識為主,主張知覺是有組織的,是整體的經驗。
A.精神分析學派
B.構造主義
C.格式塔學派
D.機能主義
12.對某個或某些被試在較長時間內連續進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發展變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
A.產品分析法
B.個案法
C.談話法
D.調查法
13.形成學校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
A.教師文化
B.學生文化
C.物質文化
D.制度文化
14.人格是通過( )形成并表現出來的。
A.認識過程
B.情緒、情感過程
C.心理過程
D.意志過程
15.突然的敲門聲打斷人的思路,屬于( )的干擾。
A.隨意注意
B.不隨意注意
C.隨意后注意
D.注意的動搖
16.被稱為“教育學之父”的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裴斯泰洛齊
C.布盧姆
D.夸美紐斯
17.沈從文小時候經常逃學,而且長時間對老師的批評、斥責非常抵觸,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學老師利用校園里的一棵楠樹激發了他的進取心,沈從文最終成為了杰出的作家。這個故事主要告訴我們學生具有發展的( )。
A.普遍性
B.現實性
C.可塑性
D.差異性
18.教師隨意私拆、毀棄學生的信件、日記屬于侵犯學生( )的行為。
A,隱私權
B.身心健康權
C.人身自由權
D.受教育權
19.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知識,常常會讓學生聯系自己實際生活中的相關情境或者設置模擬情境,這主要體現的是教學過程中( )的特點。
A.知情意的統一
B.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統一
C.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D.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20.以下對班級授課制的優點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B.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C.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教育功能
D.有利于培養學生興趣、特長和發展個性
21.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基礎及其可接受性主要影響著課程內容的( )。
A.深度和廣度
B.科學性和系統性
C.深度、廣度和邏輯結構
D.科學性和邏輯結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