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簡答題 |
第 3 頁:論述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活動設計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三、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成熟因素。
所謂成熟,即指在遺傳程序控制下,機體、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逐漸發育成長的過程。在有的學者看來,兒童之所以隨著年歲的增加而表現出心理和智力的發展,乃是這種成熟因素作用的結果。皮亞杰認為神經系統的成熟對智力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因為智力作為人類的一種高級機能,必然依賴于一定的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的生理基礎。因此,生理機能的成熟無疑就成為智力發展的必要因素。概括起來,成熟是影響智力發展的一個因素,它為智力結構的演化提供了可能,但是在可能性和現實性之間,還必須有一些其他因素。
(2)經驗因素。
皮亞杰認為經驗在人的智力發展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他非常重視經驗,指出經驗是知識的來源,是智力增長的重要條件,但是經驗因素也是不充分的,不能決定心理及智力的發展。物理經驗和邏輯數理經驗是本質上完全不同的兩種經驗。任何一個動作都可以抽出物理經驗和邏輯數理經驗,但人們一般容易注意獲得物理經驗而不容易注意獲得邏輯數理經驗。因而在兒童智力培養中,一方面應該注意豐富兒童的生活,提供各種自然環境材料,使兒童獲得物理經驗;另一方面,也許是更重要的,應該在上述活動環境中,指導孩子通過分析、綜合、思索和探究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獲得邏輯數理經驗。
(3)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主要涉及社會生活、教育、學習及語言等方面。很顯然,社會環境因素對兒童智力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人的一生就處于社會生活環境中,嬰兒自出生一剎那起就開始了其社會化。社會生活對兒童智力發展的影響是明顯的。
(4)平衡化因素。
生理成熟、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是兒童智力發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條件,但兒童智力成長也不是這些因素簡單機械相加的結果。皮亞杰提出了平衡化因素的概念,并認為它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決定因素。在皮亞杰看來,既然成熟、經驗及社會環境各自都不能完全解釋發展的根本原因,那么必然存在其他因素,這個因素在原有三種因素之間起協調和調節作用,這個協調者或調節者就是平衡化。皮亞杰認為:智力是一切認知結構趨于平衡的形式之一。智力是有結構基礎的,智力的提高就是智力結構的不斷發展,同化與順應是智力不斷建構發展的兩個基本過程。個體在遇到外部刺激(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時,同化與順應處于一種不平衡狀態,舊的圖式與將形成的新圖式之間存在沖突,表現在人們認知方面,即是舊觀念與新觀念的斗爭。
2.【答案要點】
(1)規則引導法。
規則指導法是指用規則引導幼兒行為,使其與集體活動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確保幼兒自身安全并且不危及他人的一種管理方法,這是對班級幼兒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規則引導法的操作要領:規則的內容要明確且簡單易行;要提供給幼兒實踐的機會,使幼兒在活動中掌握規則;教師要保持規則的一一貫性。
(2)情感溝通法。
情感溝通法是指通過激發和利用師生間或幼兒間及幼兒對環境的情感,以引發或影響幼兒行為的方法。情感溝通的主要著眼點:教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中,要觀察幼兒的情感表現;教師要經常對幼兒進行移情訓練;教師要保持和藹可親的個人形象。
(3)互動指導法。
互動指導法指幼兒園教師、同伴、環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注意要點:教師對幼兒互動指導的適當性;教師對幼兒互動指導的適時性;教師對幼兒互動指導的適度性。
(4)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是指通過樹立榜樣并引導幼兒學習榜樣以規范幼兒行為,從而達成管理目的的方法。使用要領:榜樣的選擇要健康、形象、具體;班級集體中榜樣的樹立要公正、有權威性;及時對幼兒表現的榜樣行為作出反應。
(5)目標指引法。
目標指引法是指教師以行為結果作為目標,引導幼兒的行為方向,規范幼兒行為方式的一種管理方法。從行為的預期結果出發,引導幼兒自覺識別行為的正誤是目標指引法的基本特點。目標指引法的特點:目標要明確具體;目標要切實可行,具有吸引力;目標與行為的聯系要清晰可見;要注意個人目標和團體目標,并注意將這兩類目標相結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