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題
1.講授法是一種注入式的教學方法。
【答案】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注入式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從主觀出發,把學生看成單純接受知識的容器,向學生灌注知識,無視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式則是指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采取各種有效的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導他們自己去學習的方法。如果一位教師能夠用啟發式的思想去使用講授法,那么題干的結論就是不成立的。因此,不能單純地說某一種方法是注入式還是啟發式的,這取決于教師是怎么使用這種方法的。
2.廣義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區教育。
【答案】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廣義的教育,指增進人的知識與技能、發展人的智力與體力、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廣義的教育可能是無組織的、自發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組織的、自覺的或系統的。它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知識經驗越豐富,理解就越深刻,對事物的知覺也就越完整、精確。
【答案】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加工處理,并用語詞加以概括賦予說明的加工過程。知覺的理解性與人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密切關系。知識經驗越豐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覺也就越完整、精確。
4.品德的形成是一個由內到外的轉化過程。
【答案】這種銳法是不正確的。品德的形成是一個從外到內的轉化過程,是社會規范的接受和內化,大致經歷三個階段。依從即表面上接受規范,按照規范的要求來行動,但對規范的必要性或根據缺乏認識,甚至有抵觸情緒。它是規范內化的初級階段,是品德建立的開端。認同即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規范,并試圖與之保持一致。內化是指在思想觀點上與社會規范及其價值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此時,穩定的品德形成。
三、簡答題
1.簡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
【參考答案】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2.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有哪些?
【參考答案】
班主任工作的內容主要有:(1)了解和研究學生;(2)有效地組織和培養優秀班集體;(3)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4)學習指導、學習活動管理和生活指導、生活管理;(5)組織課外、校外活動和指導課余生活;(6)建立學生檔案;(7)操行評定;(8)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9)個別教育工作;(10)班會活動的組織;(11)偶發事件的處理。
3.簡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標準。
【參考答案】
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標準:(1)智力正常;(2)情緒適中;(3)意志健全;(4)人格統一;(5)人際關系和諧;(6)與社會協調一致;(7)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特征。
4.簡述有效組織復習的方法。
【參考答案】
對學習材料的復習,從時間分配上來說,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分散復習(即每次時間短、次數多),一種是集中復習(即每次時間長、次數少)。研究表明,分散復習的效果優于集中復習,因為分散復習可降低疲勞感,減少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進行分散復習,而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總賬”。
(1)復習要及時;
(2)識記與嘗試回憶交替進行;
(3)復習過程要盡量多樣化;
(4)重視對記憶品質的培養;
(5)注意用腦衛生。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各地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及官方網站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匯總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