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材料分析題
1.韓國人十分重視青少年的養成教育,強調“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過設置“道德訓練教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的訓練。僅禮節教育方面就具體包括:
(1)個人生活禮節,如坐、立、走的姿勢,與人談話時的語調、 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遞物品時的舉止;
(2)家庭生活禮節,如對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親戚鄰里的禮節;
(3)學校生活禮節,如對老師、前輩、同窗的禮節,上學、放學時的見面禮、告別禮;
(4)社會生活的禮節, 如在社會交往中的鞠躬禮、舉手禮、注目禮、對拜禮以及各種稱謂;
(5)國家生活禮節,如國旗、國歌的禮節等。
談談閱讀這段材料之后,你認為對我國如何抓好中小學生道德行為教育有哪些啟示?
【參考答案】
(1)韓國養成教育的做法應給予肯定,德育要重視良好行為習慣的訓練。
(2)品德行為是通過實踐或練習形成的,是實現品德認識、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生的品德動機的行為定向及外部表現。
(3)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德育內容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和發展需要脫節;知與行分離,重視德育知識的灌輸,輕視實踐教育和道德行為的養成;形式主義和簡單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這就要求我國加強對學生德育行為的訓練,注重運用實踐的方法,促進學生知行統一。
(4)材料給我們的啟示如下:進行德育應從日常行為規范抓起,從實際出發,要重視訓練和強化。這樣才不會導致德育與實際的脫節。
2.李華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學生,他的最大特點就是貪玩,學習不用功。每次考試他都有僥幸心理,希望能夠 靠運氣過關。這次期末考試他考得不理想,他認為這次是自己的運氣太差了。
請運用韋納的歸因理論來分析:
(1) 他的這種歸因是否正確?這種歸因對他以后的學習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2) 如不正確,正確的歸因應是怎樣的?
(3)對教師來講,正確掌握韋納歸因理論有何意義?
【參考答案】
(1)不正確。他將自己的行為歸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這樣他就對自己的行為不用負責,因此學習動機不高,學習成績也不會提高,甚至會越來越差。
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一定可以獲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師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系,有助于根據學生行為及其結果推斷出個體的穩定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有助于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動機,對于改善其學習行為,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正確歸因,對消極的歸因進行輔導。如果一個學生長期處于消極的歸因心態就有礙于人格的成長,如慣于逃避的學生,他們經常將失敗歸為能力不足,將成功歸于運氣或任務容易,長此以往,成為一種習慣,就會演變為一種習得無助感。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各地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及官方網站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匯總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