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17 頁:答案及解析 |
51.C【解析】略。
52.C【解析】人類的情緒和情感可以互相傳遞和感受,具有感染性。“愛屋及烏”是個人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賦予他人或物。
53.C【解析】陳鵬的情緒和外部表現不一致,反映出其情緒的掩飾性。
54.C【解析】略。
55.D【解析】道德感是根據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人的思想、意圖和言行時所產生的主觀體驗。它表現在對待國家、集體、工作、事業、學習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各個方面,如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責任感、事業心、榮譽感、自尊心等。
56.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情緒的幾種類型的區分。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漫性的情緒狀態。心境一經產生就不只表現在某一特定對象上,而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使人的整個心理活動都染上某種情緒色彩,影響人的整個行為表現,成為情緒生活的背景。
57.C【解析】理智感是人認識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主觀體驗。
58.A【解析】面部表情是通過眼、眉、唇等器官和面部肌肉的活動變化來傳遞信息的一種形式。
59.B【解析】略。
60.A【解析】氣質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征,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脾氣、秉性。
61.A【解析】場依存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線索為依據,其態度和自我認知易受周圍環境或背景的影響,往往不易獨立地對事物做出判斷,而是人云亦云,從他人處獲得標準。
62.B【解析】場獨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來自身體內部的線索;區分沖動型和沉思型的標準是反應的時間和精確性;并不能說認知風格孰優孰劣。
63.D【解析】沖動型認知風格的學生認知問題的速度雖然快,但錯誤率高,有時表現為粗心大意。
64.D【解析】人格是在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其中遺傳提供了可能性,環境使人格發展成為現實。
65.A【解析】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現為過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來控制。成長在這種教育環境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做事缺乏主動性,甚至會形成不誠實的人格特征。
66.C【解析】學校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67.C【解析】放縱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讓孩子隨心所欲,所以造就了孩子任性、自私的個性。
68.C【解析】溝通能力和解決糾紛能力是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所以屬于社交能力。
69.D【解析】本題考查才能的含義。
70.C【解析】略。
71.B【解析】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存儲、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們一般所講的智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等。
72.A【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種類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是從事一切活動所必備的能力的綜合,如觀察力、記憶力等。
73.B【解析】視覺一空間智力,包括認識環境、辨別方向的能力。畫家、雕塑家、建筑師的視覺一空間智力發達。
74.C【解析】晶體智力是一個人通過其流體智力所學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過學習語言和其他經驗而發展起來的。顯然,晶體智力與教育、文化有關,晶體智力不因年齡增長而降低,有些人甚至因知識經驗的累積,晶體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
75.A【解析】流體智力是一個人生來就能進行智力活動的能力,即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依賴于先天的稟賦。
76.B【解析】本題考查人格的獨特性特征。
77.D【解析】人格的功能性表現在:人格是一個人生活成敗、喜怒哀樂的根源。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有時甚至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78.C【解析】題干描述的是模仿能力的概念。
79.D【解析】略。
80.D【解析】加德納認為多元智力理論中的幾種智力因素是相對獨立的。
81.C【解析】劉翔支配肢體完成精密作業的能力很好,所以是運動智力好。
82.B【解析】多血質的特點是反應迅速、有朝氣、動作敏捷、情緒不穩定,其神經系統能承受強烈而持久的刺激,興奮和抑制過程的相對力量是平衡的,并且興奮和抑制之間能迅速轉化。
83.A【解析】實踐活動影響個體能力的形成。油漆工人正是在與油漆打交道的實踐中獲得了辨別很多漆色的能力。
84.B【解析】遺傳素質是智力發展的生物前提。遺傳素質是智力發展的基礎和自然條件。有研究發現,遺傳關系越密切,個體之間的智力越相似。
85.A【解析】吉爾福特的三維結構理論認為,智力是一個由不同方式對不同信息進行加工的各種能力的綜合系統,是一個包括內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維結構,每個維度中的任何一項,都可以與其他兩個維度中的一項結合構成一種智力因素。因此,形成的智力因素總共有150(5×5×6)種。
86.B【解析】略。
87.A【解析】測驗的信度不僅受取樣團體中個別差異程度的影響,也會由于不同團體間平均能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這是因為,對于不同水平的團體,題目具有不同的難度,每個題目在難度上的微小差異累計起來便會影響信度。
88.A【解析】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是卡特爾的智力形態理論的內容,隨著年齡增長而老化的智力是流體智力。
89.B【解析】斯皮爾曼提出智力的二因素模型,認為智力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構成。
90.D【解析】12~18歲的青少年正處于中學階段,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其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
91.A【解析】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對學生學習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
92.A【解析】此題考查離差智商的公式,即IQ=1OO+152,Z=(原始分數-平均分數)/標準差,因此本題中,Z=(80-70)/5=2,IQ=1OO+15×2=130。
93.B【解析】中學時期是人的性成熟最快的關鍵階段,中學生的器官與機能迅速發育成熟,性的成熟表現為兩大性征的變化。
94.D【解析】一般認為,智力達到或者超過140的兒童被稱為天才兒童,他們大約占全部人口的1.3%。本題涉及到的是關于智力常態分布的關鍵值,還需要關注其他范圍的幾個關鍵值,如70以下屬于智力落后,90~109屬于正常范圍。
95.C【解析】性格可以做善惡評價,有好壞之分。
96.C【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調節支配行為,從而達到目標的性格特征。
97.B【解析】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98.A【解析】信度是指一個測驗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它以反復測驗時能否提供相同的結果來說明。
99.C【解析】“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的現象,表現了學生的性格具有可塑性的特點。
100.C【解析】內容主要是思維的對象,產品是經過加工的產物,當對象相同時,操作方式決定著產物的質量高低,所以操作代表智力的高低。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中學綜合素質》考點及習題匯總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
2016年教師資格證《各科目》考情分析匯總 | 《各科目》考試大綱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