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沖刺卷 |
第 3 頁: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孟母三遷”講述了孟母為了給孟子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的成長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反映了環境因素對人發展的影響。
2.【答案】A。解析:我國采用班級授課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北京開辦的京師同文館。
3.【答案】A。解析:學科課程是指以文化知識(科學、道德、藝術)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類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圍最廣的課程類型。其主導價值在于傳承人類文明,強調使學生掌握、傳遞和發展人類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學科課程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人類所取得的經驗和科學認識。
4.【答案】A。解析:題干所述是一種典型的內發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動人發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
5.【答案】C。解析: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活動要把理論知識與生活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題干中教師把理論知識與分饅頭結合起來教學,解決了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
6.【答案】C。解析:教學原則是根據教育教學目的、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
7.【答案】C。解析: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歷來都需要通過德育塑造其社會成員的思想品質,以維護和鞏固本階級的利益。因此,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社會、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隨社會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具有歷史性。在階級和民族存在的社會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在德育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原理、原則和內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還具有繼承性。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8.【答案】D。解析:在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中,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內容主要包括:(1)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包括:思想品德狀況、集體觀念、勞動態度、思維特點、智力水平;體質健康狀況、個人衛生習慣;課外與校外活動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等。(2)了解和研究學生的群體關系。包括:班級風氣、輿論傾向、不同層次學生的結構、同學之間的關系、學生干部情況等。(3)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包括:了解學生的家庭類型、家庭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條件、家長的職業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養、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長對學生的態度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9.【答案】D。解析:人作為自然界發展水平最高的生物,其生存方式根本區別于其他任何動物。任何一個人,僅僅依靠其機體的自然成長所獲得的能力,都是不能夠作為正常社會的一個普通成員存在的。人類歷史上陸續發現的狼孩、熊孩、羊孩等,雖然回到人類社會時已經長大,但由于他們自幼脫離人類社會,缺乏社會化經驗與刺激,因而無論如何都難以在人類社會中正常生活。他們雖在身體結構上屬于人類,但由于缺乏社會化,沒有獲得人的語言和意識,因而他們也不具備人的心態,在實質意義上完全是獸類的成員。因此本題正確選項為D。
10.【答案】B。解析:心境是指強度較低但持續時間較長的情感,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如綿綿柔情、悶悶不樂、耿耿于懷等。人傷感時,會見花落淚,對月傷懷,就是心境不好的表現。
11.【答案】D。解析:人的創造性思維大體都經歷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和驗證期這四個階段。準備期是指創造活動前積累有關的知識經驗,搜集有關的資料和信息,為創造作準備;醞釀期是指在已積累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時期;豁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觀念和新形象產生的時期,又叫靈感期;驗證期是指對新思想、新觀念進行驗證、補充和修正,使其趨于完善的時期。
12.【答案】B。解析:皮亞杰按照認知結構的特征把整個認知發展劃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在前運算階段,認知發展主要表現為:知覺集中傾向、思維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義。在這一階段,思維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現得最為明顯。
13.【答案】A。解析:傳遞一接受式教學模式源于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該模式以傳授系統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為目標。其著眼點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記憶力、推理能力與間接經驗在掌握知識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比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該模式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認為知識是教師到學生的一種單向傳遞的過程,非常注重教師的權威性。
14.【答案】C。解析:現代意義上的健康不僅指身體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沒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只關注了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15.【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師自覺地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靈受到感化,進而促進其身心發展的方法。
二、辨析題
1.【答案】錯誤。政治制度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在一個國家什么樣的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決定的,政治制度決定了教育的性質。
2.【答案】錯誤。因為教育現代化不但包括學校設施的現代化,還包括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師隊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現代化。認為教育現代化就是指學校教育設施現代化的觀點是片面的。
3.【答案】正確。操作技能的形成分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與操作熟練四個階段。定向是第一個階段,模仿以及后續的階段必須在定向的基礎上進行,否則會具有盲目性,制約著操作技能的學習效率。
4.【答案】錯誤。課堂情境結構對課堂紀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教師對班級規模的控制、課堂常規的建立以及學生座位的分配方面,而并非是表現在教師對學生的控制上。
5.【答案】錯誤。題干所述為美感。理智感是人對認識活動的成就進行評價時,產生的態度體驗;美感是人對客觀事物和對象的美的特征的體驗,即具有一定審美觀點的人對事物的美的評價而產生一種肯定、滿意、喜悅、愛慕等情感。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年教師資格模擬試題匯總(中學)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沖刺卷
2016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能力》章節習題匯總 | 考前精選資料匯總
2016《中學綜合素質》考點及習題匯總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