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卷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解析:①②③分別是以農民的積極性(私E1之下的農民積極勞作)、賦稅制度(政府對私田開始征收賦稅)、耕作動力的變化(原來用于祭祀的牛用于耕地)三個方面說明了鐵農具的使用對社會的影響,A項正確。④指官府控制手工業,和鐵農具的使用沒有關系,排除。故選A項。
2.【答案】C。解析:“農末適均”即農業與工商業協調均衡發展。
3.【答案】D。解析:從題干中提取關鍵信息“具有民主啟蒙色彩”。A項是孟子的主張;B項是荀子的主張;C項是董仲舒的主張,他們體現的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思想。D項是黃宗羲的主張,反對君主專制具有民主啟蒙色彩。
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關鍵信息“鹽鐵皆歸于民。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不難得出這樣的認識,董仲舒的觀點有傾向于民的意思,即原始儒學的民本思想,結合選項可知B項符合題意。而其余A、C、D三項表述錯誤或與題意不相符。
5.【答案】D。解析:由“二牛抬杠”式的耦犁到“一牛挽犁”無疑等于剩余了更多數量的牛,①是原因之一;東漢時期發明了鼓風工具水排無疑提高了鐵的產量,③是原因之一;官營的冶鐵手工業主要鑄造兵器.且產品并不是用于民間,④的說法錯誤;②與牛耕的普及并無直接關系。故選D項。
6.【答案】D。解析:所謂“重農抑商”,就是通過采取貶低、壓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從商人數。其目的是防止農民大量棄農從商,保護農業的優先發展地位。即使到了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仍然不時推出。明清兩代都還曾重申商人不得穿絲綢衣服及不得仕宦為吏的舊規。
7.【答案】A。解析:文廟是中國古代官方興建的祭祀孔子的場所,文廟的大量興建表明官方重視儒學,其原因在于儒家思想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有利于封建統治者加強專制統治,因此A項符合題意。漢代是官方儒學教育的興起階段,由此排除B項;宋代儒學家為重興儒學,吸收佛道思想,將儒學發展為理學,與文廟的興修無必然聯系,由此排除C項;D項在材料中并無明顯體現。
8.【答案】D。解析:《終戰詔書》中認為日本出于自身安全不得已向英美宣戰,又說為了保存人類文明和國民生命才停止戰爭,說明日本政府美化侵略,推卸戰爭責任,不甘心失敗,隱藏了為爭奪地區乃至世界霸權同美英矛盾加劇從而發動戰爭的本質原因。
9.【答案】D。解析:“各國使館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國部隊想要從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國對某些地方進行軍事占領”對應《辛丑條約》中的“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各國駐兵北京到山海關沿線”內容。
10.【答案】C。解析:“國家自國家,社會自社會”意思是辛亥革命后,國家政體變成了資產階級共和制,社會性質卻沒有變化,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本題選C項。
11.【答案】A。解析:此處南湖指的是中共“一大”召開時的所在地——嘉興南湖。“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的革命事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必然走向勝利,與最后一句詩文相對應。
12.【答案】D。解析:口述歷史是史料來源的重要形式之一,但由于受到口述者個人主客觀因素影響,會影響到史實的真實性,使用口述史料時需要加以鑒別。
13.【答案】B。解析:題目中給出時間1926年,這年北伐開始。工農革命指的是1927年以后由中共領導的革命,所以A不正確。B選項符合時間要求,所以正確。
14.【答案】D。解析:兩國締結什么性質的條約由兩國的國家利益和外交政策決定,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奉行不結盟政策。
15.【答案】A。解析:歐盟是一個地區性的經濟政治合作組織,它促進了地區經濟政治一體化,而上海合作組織不是經濟政治合作組織,不可能促進地區經濟政治一體化,所以A項是歐盟和上海合作組織的不同點。歐盟和上海合作組織都有軍事、安全等方面的合作,故都構建了一個地區國家安全共同體,B項屬于兩個組織的共同特點,可以排除。兩個組織都加強了區域性經濟合作,也都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C、D兩項也都是兩個組織的共同之處。因此均可排除。選A項。
16.【答案】A。解析:重返聯合國是在1971年,中美關系正常化是1972年,參加萬隆會議是1955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2001年,因此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為A項。
17.【答案】B。解析:解題關鍵是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內涵。古代雅典民主體現的是“輪番而治”和“人民主權”,而非貴族制下的“集體領導”,故B項符合題目要求。
18.【答案】C。解析:A、D兩項與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沖突,B項是羅馬法改革發展的方向.故只有C項符合題意。因為三大里程碑式改革分別使雅典民主進入奠基、確立和頂峰階段,呈現不斷健全之勢。
19.【答案】A。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知道這一時期強調入的價值,反對“神賜”觀點,所以本題選擇A。
20.【答案】B。解析:美國(1787年憲法》、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和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實行共和政體。議會能較好地制約政府的權力,故選B項。
21.【答案】B。解析:題目中給出的時間是1626年和1674年,1626年叫“新阿姆斯特丹”表明這個地方被荷蘭控制,而改名“紐約”表明英國擊敗荷蘭后改其殖民地名的歷史背景。1588年英國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所以A項不正確。英國在17世紀通過了《航海條例》并引發的英荷戰爭,英國最終擊敗荷蘭獲得荷一部分北美的殖民地,所以B項正確。英國是在18世紀擊敗法國,最終確立殖民霸權,所以C項不正確。美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是在18世紀,所以D項不正確。
22.【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的信息就是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分離,即“經營者革命”。在這個變化中,企業的所有權沒有變化,企業所有者只是退出了企業的13常經營管理,因此答案為B項。
23.【答案】A。解析:材料直接說明收音機的使用使政治文盲的人數大大減少,領導人不可能采取和以前一樣的專制統治,推動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24.【答案】B。解析:美國金融風暴震動全球,說明全球化加劇了美國金融危機的傳染性和破壞性。故選B。
25.【答案】C。
二、簡答題
26.【參考答案】
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為各國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經濟全球化使一些國家變得更具有競爭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一些發展中國家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推動了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經濟全球化擴大了南北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引發全球性的生態危機,使經濟危機的破壞性和傳染性空前增強,引發全球范圍內文明和價值觀的沖突。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27.【參考答案】
第一,從教學管理的角度來看,歷史教學評價可以為決策者提供政策依據,并形成對教師的激勵機制。激勵的作用是對教學工作的直接干預與管理,其意義在于促使歷史教師們按照教學大綱與教學評價的原則.開展教學工作。
第二,從教學研究的角度看,歷史教學評價具有研究信息收集,調控教學過程的作用。通過評價教學活動,可以探討有關教學的許多重要問題,如教學中的人際互動、教學媒體的使用、教學模式的實施或創建等等。沒有第一手信息資料,就很難將研究工作深入進行下去。
第三,對于教師自身來說,能夠起到提高自身及歷史教師整體水平的作用。歷史教學評價是每一個教師了解自己教學水平與特點,同行之間相互促進以及選擇教學方法、模式的重要工作。此外,教師參加自評與互評的過程中,學到的還有一種教學體驗,即從一個新的角度觀察與分析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切教學行為.從而為發現與糾正自身弱點,修改教學程序提供依據。
28.【參考答案】
有效的歷史教學設計是能夠依據學生歷史學習的需求和歷史課標的要求、充分體現歷史學科的教育價值、為學生的發展創設條件的歷史教學設計。在教學實踐中,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往往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并沒有統一的模式,只要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設計,就是有效的。然而,在眾多有效的歷史教學設計中,蘊含著一些基本的共性特征:
①明確歷史教育價值取向;
②適應學生的需求、知識和能力水平;
③科學地整合學習內容:
④強調探究發現式的教學策略。
相關推薦:
點擊查看:2016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匯總(各科目)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