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章節習題 |
第 2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D項所述屬于傳統的教學觀念,不符合當代學生觀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本題選D。
2.【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考慮到學生發展的需要,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即因材施教。
3.【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育應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和基石,因為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為存在的前提,是推進發展的“思想內涵和邏輯內核”,具體到教育實踐中,就是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
因此本題選C。
4.【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現代學生觀包括學生發展的整體觀、學生發展的主體觀、師生之間的平等觀三方面的內容。題中D項所述屬于傳統學生觀。因此本題選D。
5.【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但這種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前提。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C。
6.【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愛因斯坦所謂“和諧的人”是指多方面協調發展的人,也就是說學校的目的應該是將學生培養為通才,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專家。結合選項,本題選B。
7.【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比喻生活在良好的環境里,能得到健康的成長;而如果處在污穢的環境里,也會隨著環境而變壞。這句話強調了環境對個體成長的重要影響,與“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含寓意大體相同。因此本題選A。
8.【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略。
9.【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的是眾多千差萬別的個體,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一鍋煮”.而要各因其材,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因此本題選D。
10.【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針對小欣經常遲到的問題,該教師應該多方面了解小欣的情況,幫助其改正遲到的缺點。題目中該教師的做法傷害了小欣的自尊心,不符合素質教育的學生觀。
二、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其字面意思為: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道理;才智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道理了。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每個人由于遺傳、后天影響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其智力水平是不一樣的,應根據學生智力水平的高低來確定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品行均獲得最佳的發展。
(2)這一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使教學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了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礎。教師應當了解每個學生在德、智、體等各方面發展的特點,各學科學習的情況與成績,有何興趣、愛好、長處以及不足之處,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對反應遲鈍的學生,要激勵他們積極進行思考,勇于回答問題和進行爭辯;對能力較強而態度馬虎的學生,要給他們布置難度較大的作業,并嚴格要求他們做到精益求精;對語言表達缺乏條理性的學生,要多讓他們在課堂上做復述和發言,以克服其不足;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要多暗示、提醒、提問,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對視覺、聽覺不好的學生,要照顧他們,讓他們坐在比較適合的位置;對學習感到很輕松或很困難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給能力強者開點“小灶”,對困難者給予特殊幫助或為其補課。做到了這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學活動取得預期的效果。
2.【參考答案】(1)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成七種: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2)這些學生上課時有的愛講話,有的愛做小動作,坐在窗邊的學生把窗簾開了又合上,是為了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因為這些學生平時受教師關注較少,在同學中一般地位不高,所以,他們總想要尋找機會表現自己,以獲得教師和其他同學的關注。
(3)如果我是教師,將采取以下辦法: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給予學生合適的機會表現自己;活動中,根據學生的特長,給這些學生提供適當的表現機會;在學習中,只要他們有了進步,有了成功,就及時表揚,以滿足這些學生的心理需求。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