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語句流暢
在口語表達中,語句流暢與否,對表達效果影響很大。語句流暢的,好像行云流水,聽起來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很有吸引力,也不易疲勞。語句不流暢的,聽上去繼繼續續,不但不容易領會,而且容易疲勞或煩躁,效果就很差了。
要使語句流暢,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多用短句,多用單句 在口語中,人們接收信息不像看書可以一日十行,句子長一點也可以一眼掃到。聽話時語音信號是按線性次序一個挨一個魚貫而進入耳朵的。如果句子長了,或者結構復雜了,那末當句子末尾進入腦海中時,句子的開頭或許已經印象不深了。在聽話的人腦子中,句子便不完整。所以,口語中的句子千萬不要太長。在作文時,教師往往教導學生要惜墨如金,能夠用一句話說清楚的,千萬不要講兩句;那末,在討論口頭表達效果時,我們正好要顛倒過來:“凡能夠講兩句的,千萬不要合并為一句!”同樣,能夠分拆為單句的,千萬不要合成復句,任何歐化句法在口語表達中都是不受歡迎的。就連長修飾語也要盡可能地避免。
2、冗余適當,避免口頭禪 口語表達時,有時為了強調某個意思,加深聽眾的印象,可以采用有目的地重復這種方法。例如我們現在還可以從孫中山先生的講話錄音中聽到,他在一次演講中為了強調國人必須覺醒而一連重復了四次“醒、醒、醒、醒!”這是有計劃、有目的地重復,并不是啰嗦。
有些人在說話時會出現機械地無意義重復的現象。例如有的人老是重復一句話的末尾幾個音節,甚至于不管這幾個音節是否一個詞。這種重復時間長了就會令人生厭,再加上“嗯”“啊”就成了官腔。特別是夾在句子中間的“這個”、“的話”、“就是說”等等的口頭話,更是一種毫無積極作用的冗余成分,會使語句斷斷續續,使聽眾感到語句很不流暢。聽這種講話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而且有一種受折磨的感覺。因此這種口頭語是講話時應該避免的。
但是,我們并不是反對在口語表達中加進一些冗余成分。冗余成分在口語中適當地穿插可以使句子語氣舒緩,還可以有助于聽眾理解。例如以下的幾種冗余成分是有積極作用的:
(1)提頓性質的冗余 在語句的主語謂語之間,或者在話題說出之后加一個語氣詞“呢”(當然不能重讀),可以起到提頓作用,使句中多一個停頓,使語氣變得舒緩和親切。例如:這個時候呢活動筋骨也是必要的,所以我就喜歡打乒乓球。不去呢有點抱歉,去呢實在沒有興趣。這兩句話中的“呢”都起了提頓的作用,并且也使語句變得舒緩親切了。
(2)強調性的冗余 這種冗余部分是為了強調句中某一個詞。多半用重復的方法來加強信息。例如:何況我們都是同齡人,我們同齡人相處應該是非常融洽的。這句話中后半句重復了“同齡人”。這是為了強調。
(3)解釋性的冗余這種冗余是為了使聽眾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近日的上海街頭出現了無人售報攤,無人售報攤就是沒有人賣報紙的。是靠每一個讀者自覺地把錢投進箱子里然后拿一份報紙。
這段話里“無人售報攤”如果寫在書面上,應該說很容易理解,但在口頭一晃而過時,就難免抓不住要領,特別這是一個新出現的、不熟悉的事物。所以,說話的人先重復了這個詞,再加上一段說明,這是因為解釋的需要。
有時候,在脫口而出之后,覺得說得不夠清楚,也可以用原來的語詞加上修飾語再重復的方法來地自己的話作某些注解,這也是一種解釋性的冗余。例如:就在那天我花了半天的時候制作了,親手制作了一張卡片。
這句話中后半句“親手制作”就是說話人為了進一步說明不是一般制作而臨時加上去的。口語與書面語相比,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可以邊說邊修正。這種修正部分常常是通過冗余部分來完成的。
3、思路清通,符合邏輯 語句的流暢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路是否清通。說不清楚常常是因為想不清楚。當人們從思維(也有人稱為“內部語言”)轉換為語句(也有人稱為“外部語言”)時,正確的程序應該是:
(1)確定說話的中心。
(2)確定最關鍵的詞語。
(3)選定句式。
(4)選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詞語。
當然,(2)與(3)有時次序會互換。但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確定中心和層次肯定在選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詞語之前。也就是說,人們在開口說第一句話之前,心中應該有一個講話大綱。因此,第一句話,第一個詞就有了依據,以后的詞和句也有了基調。這時,說話的人便可以“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了。如果說話的人沒有按照這個程序行事而是邊想邊說,并且沒有一個確定的中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思維障礙。這些障礙如不能排除,就會造成說話的中斷。即使最后能夠排除,也會嚴重地影響聽感,造成語句不流暢的感覺。這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的。思維障礙也有不同的類型:
(1)選詞困難造成的障礙,例如下邊這一句:
他最反對老師的那種——嗯——老師用很多作業——用很多作業來——影響同學的學——影響同學的業余生活。這兒出現的重復和延長顯然是因為說話的人沒有選出適當的后續詞語而形成的思維障礙。
選詞障礙有時表現為幾次換用,例如下邊這一句: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呃——就是說我們一定——呃——應該要注意自己——呃要講究自己語言的美——語言美就表現出——呃表現在用詞上。
這段話中幾次停頓、障礙都和選詞有關。這位說話者顯然有邊想邊說的習慣。往往在脫口而出之后又感到不合適,再進行修改,這就造成了語言上的不流暢。
(2)由于句法結構的混亂造成的障礙。例如下邊這一句就是:
我們國家、國家田徑隊的馬家軍自從在世界上揚名以來各種各樣的鱉精呵——一開始他們浙江圣達、圣達中華鱉精老——各種各樣的鱉精還有甚至什么雞精啊什么蛇精啊各種各樣的精都出來了。
這一句話按說話者的本意重新安排一下應該是這樣:自從我們的國家田徑隊馬家軍在世界上揚名以來,各種各樣的“精”——鱉精、雞精、蛇精都出來了。
然而,說話的人一開始就用錯了“自從”。這樣一來,整個的句子變成對馬家軍的評論。在句子中間又插入了浙江圣達,說到一半又覺得這一點與話題無關,于是又放棄。這樣一來,整個句子在邏輯上就混亂不堪了。
(3)由于突然變換說話內容而形成的障礙。使聽眾感到前言不搭后語。例如下邊這段話:
但是現在我們現在的廣告就是我記得我剛剛開始看電視的時候有條叫做,十幾年前吧十一二年前的時候開,開始看電視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廣告一般都是指那種一般都是那種大型的機械呵我記得小時候看電視那個“再向虎山行”它都是廣告是那種鍋爐啊汽車啊嗯這些這些廣告。然后到現在的話十二年以后的話電視里的廣告都是那種充斥了比如說六點六點多鐘左右的時候都是那種兒童食品廣告。
請注意帶·的地方。說話人在那兒出現了思維障礙并突然轉向。與之相伴隨的還有無意義的重復。把整段話攪得一團糟。我們如果支掉多余的部分(下邊用橫線標出),情況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四)謀篇得法 口頭表達的效果,除了語音自然、用詞恰當、語句流暢之外,謀篇得法亦是重要的一點。因為既然是表達,就必然有審題、選材、結構方面的問題。審題不當、跑題偏題、無的放矢是不可能說好話的。剪裁不當,當詳不詳就會表達不清,當簡不簡又會顯得啰嗦。結構不完整不行,結構混亂也不符合要求。在謀篇方面,需注意以下三點:
1、審題準備 我們可以把一段話題加以分類,找出它們的類型來。總起來說,可以把話題分為記敘和議論兩大類。在各類中又可以按所記、所議的對象不同分為記人、記事、記生活、記所愛的四種“記”以及論人、論事、論物的三種“論”。
由于題目的類型不同,它們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記敘,它要求中心突出、交待清楚,信息豐富。記人的,要有外貌的描述,也要有精神的描述。寫事的,時間地點、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要交待。議論的講話要求立論明確,發揮充分,結構完整,不能有頭無尾或者虎頭蛇尾。無論是立論或者駁論,都不能中途偷換話題。我們把《測試大綱》中的50個話題(參見“附錄二”)概括分類如下表(見165頁)。
上面的分類只是大致的劃分,并不是絕對的。例如有的話題既可以作為記敘,又可以用以作為議論的中心。“我和電視”“自然環境和我”就是兩可的話題。還有一些話題,可以從人的角度,也可以從事物的角度去說。例如“我與電視”可以從自己對電視的看法說,也可以從電視對自己的影響說,有一定的靈活性。
2、剪裁合理 在講話時,應該選取適量的材料,所選的材料應該緊扣中心。要避免拉拉雜雜,離題萬里,也要防止無話可說。我們常常聽到有的人說話善于組織材料,從容不迫,有條不紊,但也有的人不善于選取材料,說起話來不得要領。例如有的學生講自己最尊敬的老師,結果把這位老師的優點、缺點一古腦兒全講了。講到后來這位同學自己也犯糊涂了,說:“這位老師的許多看法我也不同意……”聽她講話的同學也糊涂了,不知道她是尊敬這位老師,還是反對這位教師。這就是取材蕪雜造成的后果。還有許多同學則相反,他們不善發揮,三兩句一說,我覺得該說的都說完了。有位學生講《商品質量和我》,翻來覆去就是“商品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教師啟發他說“我”,他就說“商品質量就是企業的生命,這就是我的看法呀”。其實聯系到“我”可以講培養人才,質量不達標,后患無窮,也可以講述自己遭假冒偽劣產品之害的故事。這就是剪裁毛病中的“貧乏”。
3、結構完整 無論是記敘或是議論,講話還有個結構問題。一篇講話結構完整,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則就會感到殘缺不全,影響效果。
結構與話題有關,不同的話題有不同的結構。大體說來,議論性的講話多少有點像即席演講。它應該有一個小小的開場白,講清自己所講的話題,然后進入主體。主體部分應該擺出自己的觀點。結論部分應該應用簡潔的語言總結并把自己的觀點強調一下以使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一位學生談自然現象,她選擇了雨,從雨談到水,說話時在解題部分抓住人們對自然的奧秘談起,談到變化無窮的自然。接著話鋒一轉,就談到自然界中最平常,然而又變化很大,對生命影響極大的水,這就引入了正題。主體部分詳述水的各種姿態:上天入地,雨雪云露,水與人類生命的密切關聯,甚至人生的哲理。結論部分談到自己受到水的啟示,想到要在自己的性格中學習水的能方能圓的靈活性;還要學習水的寬容性,包容性。這是結構較為成功的例子。
記敘性的講話也要解題,自然地引入了主體后,要詳細地交代人物、事件的來龍去脈。信息要豐富,條理要清楚,結語部分可以用總結方式,也可用感情交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