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5分)
1.奧蘇貝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至少應包括認知內驅力、__________及附屬內驅力。
2.在維果斯基看來,兒童的現有水平與經過他人幫助可達到的較高水平之間的差距。叫__________。
3.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和__________。
4.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測和判斷稱為__________。
5.為了提高知識理解水平,常用的直觀形式有實物直觀、__________、言語直觀。
6.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稱之為_________。
7.對心智技能最早進行系統研究的是蘇聯心理學家__________。
8.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原有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的過程,稱為__________。
9.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稱為__________。
10.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經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的狀態變為活動狀態,使它們成為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因,形成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已經形成的學習需要不斷地得到鞏固、加深和提高,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__________。
11.態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
12.為使學生掌握“果實”的概念,在向學生提供各種實物或例子時,除具有可做種子這一本 質特征外,其他非本質特征,如可食或不可食及形、色、味都不斷變換,從而使學生形成關于果實的正確概念,這種做法在心理學上稱之為__________。
13.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知識的獲得、轉化和__________三個過程。
14.假如問題的結構不明確,其解法規則和答案具有模糊性和開放性,則該問題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__________。
15.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在心理學上稱之為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