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三、判斷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判斷下列命題正誤,請將正確的在題后的括號內打“√”號,錯誤的打“×”號。
1.根據課程任務可將課程分為基礎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類。 ( )
2.一定的教育目的完全是由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 ( )
3.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志是建立了班級領導核心。 ( )
4.道德情感對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起著激勵和調節作用。 ( )
5.一般來說,學習策略可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 ( )
6.研究者認為,直覺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 ( )
7.發現教學是個別化教學的一種。 ( )
8.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忠于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 )
9.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并不一定是每一位教師提高職業道德素質的必由之路。( )
10.教育法律關系是由假定、處理和法律后果構成的。 ( )
11.所有教育法律條文都是教育法律規范。 ( )
12.教學演示技能即對儀器、教具和實驗等進行演示操作的技能。 ( )
13.板書只能以概括的形式表達教學的主要內容或重點內容。 ( )
14.培養學生的自護能力,首先需要我們教會學生審丑。 ( )
15.比較評價比進步評價更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 ( )
16.為完成一種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同時選用幾種不同的教學法。 ( )
17.影響學生新的學習和后繼學習的主要因素是學生已有的知識準備程度。( )
18.暗示教學方法的核心就是教師間接地告訴學生怎么做。 ( )
19.所謂專題作業法,是以學習和掌握獨立的學科知識為目的,而不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 ( )
20.激勵性評價的關鍵在于評價者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和優點。( )
四、簡答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1.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簡述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3.如何有效地進行知識概括?
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如何促進遷移?
5.某學生的某次作業字體美觀,但錯誤很多。請你給這位學生的作業寫一則40字以內的評語。
6.簡述轉化后進生應遵循的原則。
五、案例分析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1.初中班主任張老師工作努力,責任心強,對學生要求嚴格。但他脾氣較為暴躁,對那些不認真聽課、上課做小動作的學生經常采用不許進教室、罰站等方式來懲罰他們,對此學生和家長意見很大,但張老師卻不以為然。
試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對張老師的做法進行分析。
2.菜市初中制作校服,每套200元。學校要求學生自愿訂購。學生甲非常喜歡學校的校服,但家庭經濟比較困難,擔心父母不同意購買,便向班主任朱老師提出借款購校服,朱老師當即答應借200元給甲。但甲領到校服后遲遲不向朱老師還
款。朱老師找到甲父母要求他們替兒子還款,但甲父母以不知此事為由拒絕還款。最終這起糾紛在校長的調解下才得到解決。
在這起糾紛中。班主任朱老師有什么不妥之處?為什么?
六、論述題(本題共3小題,第1、2小題每小題13分,第3小題12分,共38分)
1.試述當前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思路。
2.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的報告——《學習—財富蘊藏其中》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請你從培養學生的角度談談對上述“四個學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