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一、單項選擇題及答案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及答案 |
第 3 頁:四、情景分析題及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條體現了教師的( )素養。
A.教育理論知識
B.崇高的職業道德
C.文化學科知識
D.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2.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防止和克服( )。
A.單純書本、排斥實踐,強調個人經驗,否定理論知識的作用
B.兒童中心論
C.空洞說教、單純知識傳授
D.片面單一知識的學習
3.關于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說法錯誤的是( )。
A.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辦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
B.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教師和學生進行的個別智力活動或操作活動
C.教學方式可以被運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獨立完成一項教學任務
D.教學方法是一連串的有目的的活動,它能獨立完成某項教學任務
4.我同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5.學校對學生教育管理的具體執行者是( )。
A.任課教師
B.班主任
C.教導處
D.校長
6.“明禮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也是現階段我國《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大力倡導的道德規范,這說明道德具有( )。
A.社會性
B.歷史性
C.民族性
D.繼承性
7.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A.《學記》
B.《大學》
C.《論語》
D.《中庸》
8.人們為了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是( )。
A.校園文化
B.學生文化
C.教師文化
D.活動文化
9.任何知識都可以教給任何年齡的學生,這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10.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進步
C.生產力發展水平
D.產業革命
11.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以通過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體進行調節,幫助人戰勝疾病和殘缺,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這表明個體身心發展具有(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12.“性善論”和“性惡論”所反映的觀點都是( )。
A.教育萬能論
B.環境決定論
C.多因素作用論
D.遺傳決定論
13.學生文化是介于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文化現象,所以學生文化具有(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穩定性
D.過渡性
14.主張“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杜威
C.凱洛夫
D.夸美紐斯
15.在我國教育史上,最早試圖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教育問題的是( )。
A.楊賢江
B.蔡元培
C.李大釗
D.王道俊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主要體現了教師的奉獻精神。
2.A【解析】理論聯系實際要求兩者相聯系而不是割裂。
3.C【解析】略。
4.C【解析】略。
5.B【解析】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工作的教師。
6.D【解析】“明禮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階段我國大力倡導的道德規范,這說明道德具有繼承性。
7.C【解析】《論語》是孔子的言論集,匯集了孔子的政治、哲學、倫理等思想,也包括了他的教育思想。
8.A【解析】校園文化是學校創立的為保證各種教育活動順利進行的一種文化形態。
9.A【解析】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和規律,教育必須順應這些特點,才能收到預期效果,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10.B【解析】在現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主要靠科技進步來推動,故科技進步才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因。
11.D【解析】人的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是密切關聯的,可以互相補充。
12.D【解析】二者都過分強調了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13.D【解析】學生文化與成人價值觀,既有差異又有相同的地方。
14.D【解析】夸美紐斯主張“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識開始的。”他是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的教學論。
15.A【解析】楊賢江是我國最早試圖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教育問題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