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簡答題;案例分析題;論述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三、判斷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判斷下列命題正誤,請將正確的在題后的括號內打“√”號,錯誤的打“×”號。
1.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 )
2.個體主觀能動性的最高層次是心理活動。( )
3.教學過程的內部發展動力是教學任務同學生完成任務的需要與水平之間的矛盾。( )
4.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由柯爾伯格創立的。( )
5.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索是個體自身行動的成敗經驗。( )
6.遷移不僅存在于某種經驗內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經驗之間。( )
7.在試誤學習中,任何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一練習運用,其聯結的力量逐漸增大,這符合學習的效果律。( )
8.把愛心奉獻給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職業勞動的實質和要求。( )
9.教師的良心就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履行對他人、對社會的義務過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 )
10.在教育活動中要有法依法,無法依政策。( )
11.公民行為能力分類只與自然人的年齡有關。( )
12.實物和標本是最真實的教具,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用實物和標本進行演示,達成直觀的效果要優于教具。( )
13.教學目標表述的可操作性指的是,要指出實現教學目標的具體途徑。( )
14.中學團小組的成立,要經上級團組織批準。( )
15.學生的問題行為多半起源于心理失常所造成的行為異常。( )
16.只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
17.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的具體陳述應該是對學生行為改變的描述。( )
18.發現法就是讓學生尋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 )
19.非指導性教學法充分關注到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它可以使學習者的整個身心都沉浸在自發學習中。( )
20.按評價的功能,教學評價方法可分為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 )
四、簡答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1.簡述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2.怎樣理解和貫徹教學的因材施教原則?
3.如何運用記憶規律,促進學生知識保持?
4.影響態度與品德學習的條件有哪些?
5.按教育目標的層次分,課堂提問有哪些類型?它們分別有哪些應用方式?
6.德育手段創新應從哪些方面人手?
五、案例分析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1.馬老師在高中任教已近30年,教學成績突出,深受學生喜愛,曾獲得過省級優秀教師等榮譽。但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的普及,學校要求教學中必須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馬老師對這種要求很不以為然,校長找他談話并要求他學習電腦、網絡和多媒體知識,他卻說:“我課本、粉筆加黑板照樣能講過多媒體。”試運用所學習的教師職業道德知識對馬老師的做法和說法進行分析。
2.王海現在是某縣城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因學習成績優異,連續兩次跳級,比一般學生提前兩年畢業,拿到了初中畢業證。今年初,其父母因意外交通事故被撞成重傷,需要在家長期休養。其弟尚年幼,無人照顧,責任田也無人耕種,且家中經濟比較拮據。因此,父母做出決定,暫不讓王海繼續上高中,讓他留在家中照顧父母和弟弟,并耕種責任田。等家境好轉后,再繼續上學。學校見其成績優異,執意不肯讓其棄學回家。對其父母聲稱:王海雖拿到初中畢業證,但只接受了7年義務教育,未達到國家法定的9年義務教育的要求,如果讓其中斷學習,就違反了義務教育法,學校擔不起這個責任。因此,學校要求其父母克服暫時困難,繼續讓王海上學。請問:學校的做法是否合法?請說明理由。
六、論述題(本題共3小題,第1、2小題每小題13分,第3小題12分,共38分)
1.對比分析赫爾巴特的傳統教育理論與杜威的現代教育理論的特點。
2.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你認為教育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什么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