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節
時間:農歷正月初一
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等
習俗: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
經典詩句:
1.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吳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3.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4 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戴復古《除夜》
5.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孟浩然《田家元日》
6.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二、元宵節
時間:農歷正月十五
古稱:上元節
習俗:賞花燈、包餃子、吃元宵、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
經典詩句:
1.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唐寅《元宵》
2.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三、寒食節
時間:在清明前一、二日
由來:原為紀念介子推而設,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習俗:禁煙火,只吃冷食、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
經典詩句: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一宋之問《途中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一韓翃《寒食》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一盧象《寒食》
四、清明節
清明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時間:公歷四月五號
古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
習俗: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
經典詩句:
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2.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4.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黃庭堅《清明》
5.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孟浩然《清明即事》
6.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五、端午節
時間:農歷五月初五
古稱:端陽、重午、重五
習俗:賽龍舟、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驅“五毒”等
經典詩句:
1.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2.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3.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蘇軾《浣溪沙·端午》
4.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邊貢《午日觀競渡》
5.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蘇軾《浣溪沙·端午》
6.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六、七夕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時間:農歷七月初七
古稱:乞巧節、女兒節
習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經典詩句:
1.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一杜牧《秋夕》
2.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秦觀《鵲橋仙》
3.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機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一佚名《古詩十九首》
七、中秋節
時間:農歷八月十五
習俗: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
經典詩句:
1.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2.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蘇軾《念奴嬌·中秋》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4.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5.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八、重陽節
時間:農歷九月初九
今稱:老人節
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經典詩句:
1. 塵世難崖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一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2.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一崔國輔《九日》
3.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一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4.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相關推薦:
2021教師資格準考證打印時間 ※ 2021教師資格考試時間 ※ 考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