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甲方案的年息稅前利潤=營業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不含財務費用的總成本
=100-10-60=30(萬元)
乙方案的折舊=(原值-殘值)/年限=(120+10-8)/5=24.4(萬元)
不含財務費用總成本=80+24.4=104.4(萬元)
乙方案的年息稅前利潤=190-20-104.4=65.6(萬元)
(2)甲、乙方案各年的凈現金流量:
甲方案折舊=(100-5)/5=19(萬元)
甲方案各年的凈現金流量
NCF0=-150(萬元)
NCF1~4=30+19=49(萬元)
NCF5=49+55=104(萬元)
乙方案各年的凈現金流量:
運營期第1年的流動資金需用額=200-120=80(萬元)
運營期第1年初的流動資金投資額=80(萬元)
運營期第2~5年的流動資金需用額=300-220=80(萬元)
運營期第2~5年初的流動資金投資額=80-80=0(萬元)
NCF0=-120(萬元)
NCF1=0(萬元)
NCF2=-80(萬元)
NCF3~6=65.6+24.4=90(萬元)
NCF7=90+80+8=178(萬元)
(3)計算甲、乙方案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期:
甲方案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期=150/49=3.06(年)
乙方案不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期=200/90=2.22(年)
乙方案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期=2+2.22=4.22(年)
(4)計算甲、乙方案的總投資收益率
甲方案的投資收益率=30/150=20%
乙方案的投資收益率=65.6/(120+80+10)=31.24%
(5)計算甲、乙方案的凈現值:
甲方案的凈現值=49×3.7908+55×0.6209-150=69.90(萬元)
乙方案的凈現值=90×(4.8684-1.7355)+88×0.5132-80×0.8264-120
=281.961+45.1616-66.112-120=141.01(萬元)
(6)甲、乙兩方案凈現值都大于零,但兩個方案的包括建設期的靜態投資回收期都大于各自項目計算期的一半,所以,甲、乙均為基本具備財務可行性。
(7)計算甲、乙兩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并比較兩方案的優劣:
甲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69.9/3.7908=18.44(萬元)
乙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141.01/4.8684=28.96(萬元)
因為乙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大,所以乙方案優。
(8)利用方案重復法比較兩方案的優劣:
兩方案壽命的最小公倍數為35年
甲方案調整后的凈現值=69.9+69.9×(P/F,10%,5)+69.9×(P/F,10%,10)+69.9
×(P/F,10%,15)+69.9×(P/F,10%,20)+69.9×(P/F,10%,25)+69.9×(P/F,10%,30)=69.9+69.9×0.6209+69.9×0.3855+69.9×0.2394+69.9×0.1486+69.9×0.0923+69.9×0.0573=177.83(萬元)
乙方案調整后的凈現值=141.01×[1+(P/F,10%,7)+(P/F,10%,14)+ (P/F,10%,21)+ (P/F,10%,28)]=141.01×(1+0.5132+0.2633+0.1351+0.0693)=279.33(萬元)
因為乙方案調整后的凈現值大,所以乙方案優。
(9)利用最短計算期法比較兩方案的優劣
最短計算期為5年,所以:
甲方案調整后的凈現值=原方案凈現值=69.9(萬元)
乙方案調整后的凈現值=乙方案的年等額凈回收額×(P/A,10%,5)=28.96×3.7908=109.78(萬元)
因為乙方案調整后的凈現值大,所以乙方案優。
九、兩種特殊的固定資產投資決策
(一)固定資產更新決策
1.更新改造項目凈現金流量計算
(1)有建設期
△NCF0=-該年差量原始投資額
=-(該年新固定資產投資-舊固定資產變價凈收入)
建設期某年△NCF
建設期末的△NCF=因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
運營期某年的△NCF=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凈利潤+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折舊額+該年△回收額
(2)沒有建設期
運營期其他年的△NCF=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凈利潤+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折舊額+該年△回收額
運營期第1年的△NCF=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凈利潤+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折舊額+因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
△NCF0=-該年差量原始投資額
=-(該年新固定資產投資-舊固定資產變價凈收入)
運營期某年凈現金流量
【提示】
(1)確定的是增量稅后凈現金流量(△NCF);
(2)項目計算期不取決于新設備的使用年限,而是由舊設備可繼續使用的年限決定;
(3)需要考慮在建設起點舊設備可能發生的變價凈收入;
(4)舊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舊固定資產清理凈損失×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
在沒有建設期時發生在第一年年末,有建設期時,發生在建設期期末。
(5)差量折舊=(差量原始投資-差量回收殘值)÷尚可使用年限
2.決策原則
決策方法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法
決策原則當更新改造項目的差額內部收益率指標大于或等于基準折現率或設定折現率時,應當進行更新;反之,就不應當進行此項更新。
【例題2·計算分析題】某企業打算購置一套不需要安裝的新設備,以替換一套尚可使用5年、折余價值為91 000元、變價收人為95 000元,清理費用為15 000元的舊設備。
目前有兩種更新方案:
甲方案:購置A設備,新設備的投資額為285 000元。到2012年末,A設備的預計凈殘值超過繼續使用舊設備的預計凈殘值5000元。使用新設備可使企業在5年內每年增加銷售收入80000元,經營成本30000元,新舊設備均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折舊方法和預計凈殘值的估計均與稅法的規定相同。
乙方案:購置B設備,B設備的有關資料如下:
△NCF0=-348517(元),△NCF1~5=85000(元)
5年的系數利率或折現率(P/A,i,5)(P/A,i,4)(P/F,i,5)(P/F,i,1)
5%4.32593.54600.78350.9524
6%4.21243.46510.74730.9493
7%4.10023.38720.71300.9346
要求:
(1)計算甲方案的下列指標:
①A設備比繼續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
②經營期因更新設備而每年增加的折舊;
③經營期每年增加的息稅前利潤;
④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生的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
⑤經營期第1年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
⑥項目計算期各年的差量凈現金流量△NCF;
⑦方案甲的差額內部收益率(△IRR1)。
(2)計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標:
①B設備比繼續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
②B設備的投資額;
③乙方案的差額內部收益率(△IRR2)。
(3)已知當前企業投資的必要報酬率為6.5%,則按差額內部收益率法對甲乙兩方案作出評價,并為企業作出是否更新改造設備的最終決策,同時說明理由。
【答案】
(1)①舊設備變價凈收入=95000-15000=80000(元)
更新設備比繼續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285 000-80000=205 000(元)
②經營期因更新設備而每年增加的折舊= =40 000(元)
③經營期每年增加的息稅前利潤=80000-(30000+40000)=10000(元)
④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生的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91 000-80000=11 000(元)
⑤經營期第1年因舊設備提前報廢發生凈損失而抵減的所得稅額=11 000×25%=2750(元)
⑥建設起點的差量凈現金流量△NCF0=-(285 000-80 000)=-205 000(元)
經營期第1年差量凈現金流量△NCF1=10000×(1-25%)+40 000+2750=50250(元)
經營期第2~4年差量凈現金流量△NCF2~4=10000×(1-25%)+40000=47500(元)
經營期第5年差量凈現金流量△NCF5=10000×(1-25%)+40 000+5000=52500(元)
⑦ 計算甲方案的差額內部收益率(△IRR)
-205000+50250×(P/F,△IRR,1)+47500×[(P/A,△IRR,4)-(P/A,△IRR,1)]+52500×(P/F,△IRR,5)=0
利率為6%,-205000+50250×0.9434+47500×(3.4651-0.9434)+52500×
0.7473=1419.85
利率為7%,-205000+50250×0.9346+47500×(3.3872-0.9346)+52500
×0.7130=-4105.35
利用內插法:
甲方案的△IRR=6.26%
(2)計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標
①B設備比繼續使用舊設備增加的投資額=348517(元)
②計算B設備的投資額=348517+80000=428517(元)
③348517=85000×(P/A,△IRR,5)
(P/A,△IRR,5)=348517÷85000=4.1002
乙方案的△IRR=7%
(2)∵甲方案的差額內部收益率(△IRR)=6.26%<6.5%
∴不應當按甲方案進行設備的更新改造
∵乙方案的差額內部收益率(△IRR)=7%>6.5%
∴應當按乙方案進行設備的更新改造(或:用B設備替換舊設備)。
(二)購買或經營租賃固定資產的決策
有兩種決策方法可以考慮,第一方法是分別計算兩個方案的差量凈現金流量,然后按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法進行決策;第二種方法是直接比較兩個方案的折現總費用的大小,然后選擇折現總費用低的方案。
【提示】經營租賃租入設備方案的所得稅后的凈現金流量為:
初始現金流量=0
租入設備方案的所得稅后凈現金流量
=[租入設備每年增加營業收入-(每年增加經營成本+租入設備每年增加的租金)]×(1-所得稅率)。
【例題3·計算分析題】某企業急需一臺不需要安裝的設備,設備投入使用后,第1年到第9年每年可增加營業收入900萬元,第10年可增加營業收入833.33萬元,每年增加付現的經營成本600萬元。市場上該設備的購買價(含稅)為1200萬元,折舊年限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50萬元。若從租賃公司按經營租賃的方式租入同樣的設備,需每年支付200萬元租金,可連續租用10年。假定基準折現率為10%,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
(1)計算購買設備的各年凈現金流量;
(2)經營租賃固定資產的各年凈現金流量;
(3)按差額投資內部收益率法作出購買或經營租賃固定資產的決策。
【答案】(1)購買設備的相關指標計算:
購買設備的投資=1200萬元
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折舊額= (萬元)
購買設備1~9年增加的營業利潤=每年增加營業收入-(每年增加經營成本+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折舊額)=900-(600+115)=185(萬元)
購買設備第10年增加的營業利潤=833.33-(600+115)=118.33(萬元)
購買設備1~9年增加的凈利潤=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營業利潤×(1-所得稅稅率)
=185*(1-25%)=138.75(萬元)
第10年增加的凈利潤=118.33*(1-25%)=88.75(萬元)
購買設備方案的所得稅后的凈現金流量為:
NCF0=-購買固定資產的投資=-1200(萬元)
NCF1~9=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凈利潤+購買設備每年增加的折舊額=138.75+115=253.75(萬元)
NCF10=88.75+115+50=253.75(萬元)
(2)租入設備的相關指標計算:
租入固定資產的投資=0(萬元)
租入設備每年增加的折舊=0(萬元)
租入設備1~9年每年增加的營業利潤=每年增加營業收入-(每年增加經營成本+租入設備每年增加的租金)=900-(600+200)=100(萬元)
租入設備1~9年每年增加的凈利潤=租入設備每年增加的營業利潤×(1-所得稅稅率)
=100×(1-25%)=75(萬元)
租入設備第10年增加的營業利潤833.33-(600+200)=33.33(萬元)
租入設備第10年增加的凈利潤=33.33*(1-25%)=25(萬元)
租入設備方案的所得稅后的凈現金流量為:
NCF0=-租入固定資產的投資=0(萬元)
NCF1~9=租入設備每年增加的凈利潤+租入設備每年增加的折舊額=75+0=75(萬元)
NCF10=25(萬元)
(3)購買和租入設備差額凈現金流量為:
△NCF0=-1200(萬元)
△NCF1~9=253.75-75=178.75(萬元)
△NCF10=253.75-25=228.75(萬元)
-1200+178.75×(P/A,△IRR,9)+228.75×(P/A,△IRR,10)=0
逐步測試法和內插法相結合,得到△IRR=8.42%
∵△IRR=8.42% ∴不應當購買設備,而應租入設備。
2010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必看考點匯總
2010初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考前兩個月沖刺完全指南
2010年會計職稱《中級財務管理》同步習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