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作業成本管理 |
第 4 頁:責任成本管理 |
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四節 作業成本與責任成本
作業成本管理(1)
【考情分析】
考頻星級:★★
歷年真題涉及:2012年判斷題,2011年單選題
【高頻考點】:作業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計算法,最開始只是作為一種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其對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改進,主要表現在采用多重分配標準分配制造費用的技術變革上。隨著成本計算方法的完善,它也開始兼顧對制造費用和銷售費用的分析,以及對價值鏈成本的分析,并將成本分析的結果應用到戰略管理中,從而形成了作業成本管理。
(一)作業成本計算法及相關概念
作業成本計算法不僅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更是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的有機結合。它認為,企業是一個為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有序集合體,也就是一個作業鏈。在這個作業鏈上,存在著“資源—作業—成本對象”的聯結關系,即“作業耗用資源,產品耗用作業”。企業每完成一項作業活動,就有一定的資源被消耗,同時通過一定量的產出轉移到下一作業,如此逐一進行,直至最終形成產品。東奧中級職稱編輯“娜寫年華”發布。因此,作業成本計算法基于資源耗用的因果關系進行成本分配:根據作業活動耗用資源的情況,將資源耗費分配給作業; 再依照成本對象消耗作業的情況,把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
在作業成本法下,對于直接費用的確認和分配與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一樣,而間接費用的分配對象不再是產品,而是作業。分配時,首先根據作業中心對資源的耗費情況將資源耗費的成本分配到作業中心去,然后再將上述分配至作業中心的成本按照各自的成本動因,依據作業的耗用數量分配到各產品上去。
作業成本法很好地克服了傳統成本方法中間接費用責任劃分不清的缺點,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間接費用變為可控,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決策、計劃和控制的作用,以促進作業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正確理解作業成本法,需要明確一下幾個概念:
1.資源
資源是企業生產耗費的原始形態,是成本產生的源泉。企業作業活動系統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屬于資源。一個企業的資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間接制造費用等。
2.作業
作業是指在一個組織內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的耗費資源動作,它是作業成本計算系統中最小的成本歸集單元。作業貫穿產品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從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直至產品的發運銷售。在這一過程中,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可以視為一項作業。
作業按其層次分類,可以分為單位作業、批次作業、產品作業和支待作業。
3.成本動因
成本動因亦稱成本驅動因素,是指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誘因。成本動因通常以作業活動耗費的資源來進行度量,如質量檢查次數、用電度數等。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動因是成本分配的依據。
資源動因是引起作業成本變動的驅動因素,反映作業量與耗費之間的因果關系,資源動因被用來計量各項作業對資源的耗用,是將資源成本分配給各有關作業的依據。資源耗用量的多少取決于作業量的多少,與最終產品數量沒有直接關系。
作業動因是引起產品成本變動的驅動因素,反映產品產量與作業成本之間的因果關系,用于計量各種產品對作業耗用的情況,并被用來作為作業成本的分配基礎,是溝通資源消耗與最終產出的中介。
4.作業中心
作業中心又稱成本庫,是指構成一個業務過程的相互聯系的作業集合,用來匯集業務過程及其產出的成本。換言之,按照統一的作業動因,將各種資源耗費項目歸結在一起,便形成作業中心。作業中心有助于企業更明晰地分析一組相關的作業,以便進行作業管理以及企業組織機構和責任中心的設計與考核。
(二)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計算法的比較
作業成本計算法與傳統成本計算法下,直接材料成本與直接人工成本都可以直接歸集到成本對象,兩者的區別集中在對間接費用的分配上,主要是制造費用的分配。傳統成本計算法下,制造費用以直接人工工時或機器工時為分配依據,當企業生產多樣性明顯對,生產量小、技術要求高的產品成本分配偏低,而生產量大、技術要求低的產品成本分配偏高。在作業成本計算法下,首先確認發生制造費用的一個或多個作業環節,如維修機器作業、搬運作業、質量檢驗作業等;然后根據作業量的大小,將制造費用成本分配到各作業中;最后依據相應的成本動因,如維修工時、搬運數量、檢查次數等將各作業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采用作業成本計算法,制造費用按照成本動因直接分配,避免了傳統成本計算法下的成本扭曲。
關注566會計職稱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內部資料等信息!
會計職稱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會計職稱"
初級QQ群: | 中級QQ群: |
---|
相關推薦:
2015年會計職稱考試《中級經濟法》強化習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