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企業資產的稅收處理
(一)企業資產概述
企業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經營管理活動且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稅法所稱企業的各項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投資資產、存貨等。
(二)固定資產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準予扣除。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1.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
(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
(2)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3)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4)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5)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
(6)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7)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考題·多選題】(2010年)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資產中,計提的折舊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有( )。
A.生產性生物資產
B.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C.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D.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正確答案』AB
『答案解析』根據規定,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2)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3)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4)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5)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6)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7)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2.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1)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于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2)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3)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
(4)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
(5)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6)改建的固定資產,除法定的支出外,以改建過程中發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計稅基礎。企業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款項尚未結清而未取得全額發票的,可暫按合同規定的金額計入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計提折舊,待發票取得后進行調整。但該項調整應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12個月內進行。
【考題·判斷題】(2011年)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企業所得稅計稅基礎。(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的確定。
3.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準予扣除。
4.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為20年;
(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為5年;
(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5)電子設備,為3年。
5.從事開采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的企業,在開始商業性生產前發生的費用和有關固定資產的折耗、折舊方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行規定。
(三)生產性生物資產
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農產品、提供勞務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1.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1)外購的生產性生物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2)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生產性生物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2.生產性生物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準予扣除。
3.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1)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
(2)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
(四)無形資產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準予扣除。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
1.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1)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2)自創商譽;
(3)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4)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1)外購的無形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于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2)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以開發過程中該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后至達到預定用途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3)通過捐贈、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方式取得的無形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計稅基礎。
3.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準予扣除。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準予扣除。
4.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五)長期待攤費用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準予扣除:
1.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資產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2.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約定的剩余租賃期限分期攤銷。
所謂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是指改變房屋或者建筑物結構、延長使用年限等發生的支出。改建的固定資產延長使用年限的,除前述規定外,應當適當延長折舊年限。
3.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
(1)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
(2)修理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4.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于3年。
【考題·多選題】(2012年)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的規定,企業的下列資產支出項目中,不得計算折舊或攤銷費用在稅前扣除的有( )。
A.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B.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C.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D.未投入使用的機器設備
『正確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資產的稅收處理。選項A: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可以按照規定攤銷,在稅前扣除;選項B: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不得計提折舊在稅前扣除;選項C: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可以計提折舊在稅前扣除;選項D:除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不得計提折舊在稅前扣除。
(六)投資資產
1.企業對外投資期間,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2.投資資產,是指企業對外進行權益性投資和債權性投資形成的資產。企業在轉讓或者處置投資資產時,投資資產的成本,準予扣除。投資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成本:
(1)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購買價款為成本;
(2)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七)存貨
企業使用或者銷售存貨,按照規定計算的存貨成本,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八)資產損失
資產損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應稅收入有關的資產損失,包括現金損失,存款損失,壞賬損失,貸款損失,股權投資損失,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被盜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企業發生上述資產損失,應在按稅法規定實際確認或者實際發生的當年申報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