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綜合題
1
[答案]
(1)判斷A公司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①處理不正確。應付稅款法改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時應追溯調整,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影響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資產。
②處理不正確。按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籌建期間發生的不能資本化的開辦費應于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管理費用,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影響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資產。
③處理不正確。研究期間的費用不能計入無形資產,而應計入當期損益;同時不產生暫時性差異,不影響遞延所得稅負債。
④該處理正確。按新準則規定,接受的現金捐贈應計入營業外收入。
(2)調整分錄
①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5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0
②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00
貸:長期待攤費用 600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15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0
③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0
累計攤銷 10
貸:無形資產 50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1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
④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3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30
借:盈余公積 43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3
(3)調整報表 單位:萬元
20×7年12月31日 (單位:萬元)
項目 調整前 調整后的金額
無形資產 180(借方) 140(借方)
長期待攤費用 600(借方) 0(借方)
遞延所得稅資產 30(借方) 230(借方)
遞延所得稅負債 10(貸方) 0(貸方)
未分配利潤 3 000(貸方) 2 613(貸方)
盈余公積 750(貸方) 707(貸方)
2
[答案]
(1)大華公司20×7年應計提的減值準備
=(6 000-6 000/10)-4 500=900(萬元)
大華公司20×8年度生產設備應計提的折舊額
=4 500÷9=500(萬元)
20×8年末該項生產設備的賬面價值
=6 000 -(600+500)-900=4 000(萬元)
該項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4 500萬元,高于賬面價值,不需補提減值準備,原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也不得轉回。
所以,20×8年應該計提的減值準備為0。
(2)應更正少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4 800-960-3 500-200=140(萬元)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5
遞延所得稅資產 35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14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0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05
借: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 15.75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75
20×8年該管理用固定資產應計提折舊
=3 500÷4=875(萬元)
(3)因為2007年末計提減值準備前的賬面價值
=3 000-3 000/6=2 5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2 000萬元,應計提減值準備500萬元。。
20×8年專利權的攤銷額=2 000÷5=400(萬元)
20×8年末專利權的賬面價值
=3 000-(500+400)-500(20×7年末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1 600(萬元)
20×8年末該項專利權的可收回金額為2 200萬元,高于賬面價值1 600萬元,不需補提減值準備,原已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也不得轉回。
(4)①有合同約定的庫存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
=0.75×8 000-0.1×8 000=5 200(萬元)
有合同約定的庫存A產品的成本
=0.6×8 000=4 800(萬元)
可變現凈值>成本,有合同約定的庫存A產品未發生減值,其賬面價值應為4 800萬元。
②沒有合同約定的庫存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
=0.5×2 000-0.1×2 000=800(萬元)
沒有合同約定的庫存A產品的成本
=0.6×2 000=1 200(萬元)
可變現凈值<成本,沒有合同約定的庫存A產品發生減值,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 200-800=400(萬元),其賬面價值應為80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400
貸:存貨跌價準備 400
庫存A產品年末賬面價值=6 000-400=5 600(萬元)或=4 800+800=5 600(萬元)。
③庫存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
=1 200-100=1 100(萬元)
庫存原材料的成本=1 000(萬元)
成本<可變現凈值,庫存原材料未發生減值
庫存原材料的年末賬面價值為1 000萬元。
(5)①20×8年度大華公司計提的生產設備的折舊金額=4 500÷9=500(萬元)
按稅法規定20×8年應計提的生產設備的折舊額
=6 000÷10=600(萬元)
該項固定資產20×7年末的賬面價值
=6 000-600-900=4 500(萬元)
計稅基礎=6 000-600=5 400(萬元)
所以20×7年末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900萬元。
20×8年末該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4 500-4 500÷9=4 000(萬元),計稅基礎=6 000-600×2=4 800(萬元),應有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余額為800萬元,所以20×8年應轉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900-800=100(萬元),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金額(貸方)=100×25%=25(萬元)。
②20×7年末該管理用固定資產賬面價值=3 500萬元,其計稅基礎=4 800-960=3 840(萬元),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340萬元,到20×8年年末該固定資產賬面價值=3 500-3 500÷4=2 625(萬元),其計稅基礎=3 840-960=2 880(萬元),20×8年年末累計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255萬元,所以20×8年應轉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340-255=85(萬元)。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金額(貸方)=85×25%=21.25(萬元)。
③20×7年年末該專利權的賬面價值為2 000萬元,其計稅基礎=3 000-500=2 500(萬元),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500萬元;20×8年年末該專利權的賬面價值=2 000-2 000÷5=1 600(萬元),其計稅基礎=3 000-500×2=2 000(萬元),累計應有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 000-1 600=400(萬元),所以20×8年應轉回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500-400=100(萬元),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金額(貸方)=100×25%=25(萬元)。
④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所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借方)=400×25%=100(萬元)。
⑤轉回壞賬準備所轉回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貸方)
=(105-5)×25% =100×25%=25(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少
=25+21.25+25-100+25
=-3.75(萬元)(負號表示增加)
(6)大華公司20×8年度應交所得稅
=[12 000-50+(110-60)-100-85-100+400-(105-5)]×25%
=12 015×25%
=3 003.75(萬元)
大華公司20×8年度所得稅費用
=-3.75+3 003.75
=3 000(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3 000
遞延所得稅資產 3.7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 003.75
相關推薦:2011會計職稱《初級會計實務》輔導講義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