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間接法列報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時,需要對四大類項目進行調整:(1)實際沒有支付現金的費用;(2)實際沒有收到現金的收益;(3)不屬于經營活動的損益;(4)經營性應收應付項目的增減變動。
(1)資產減值準備
該項目反映企業本期實際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包括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油氣資產減值準備等。
注意:資產減值損失使利潤減少,但并沒有支付現金,故應該調增。
(2)固定資產折舊、油氣資產折耗、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
該項目反映企業本期累計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油氣資產折耗、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
(3)無形資產攤銷
該項目反映企業本期累計攤入成本費用的無形資產價值。本項目可以根據“累計攤銷”科目的貸方發生額分析填列。
(4)長期待攤費用攤銷
該項目反映企業本期累計攤人成本費用的長期待攤費用。
(5)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
該項目反映企業本期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發生的凈損失(或凈收益)。如為凈收益以“—”號填列。
注意:處置固定資產的損失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無關,凡是影響利潤的,都應調整。
(6)固定資產報廢損失
該項目反映企業本期發生的固定資產盤虧凈損失。
(7)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該項目反映企業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凈損失
(8)財務費用
該項目反映企業本期實際發生的屬于投資活動或籌資活動的財務費用。屬于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的部分,在計算凈利潤時已扣除,但這部分發生的現金流出不屬于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范疇,所以,在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括動現金流量時,需要予以加回。
(9)投資損失
該項目反映企業對外投資實際發生的投資損失減去收益后的凈損失。
(10)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少
該項目反映企業資產負債表“遞延所得稅資產”項目的期初余額與期末余額的差額。
(11)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
該項目反映企業資產負債表“遞延所得稅負債”項目的期初余額與期末余額的差額。
(12)存貨的減少
該項目反映企業資產負債表“存貨”項目的期初與期末余額的差額。
(13)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
該項目反映企業本期經營性應收項目(包括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長期應收款和其他應收款等經營性應收項目中與經營活動有關的部分及應收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等)的期初與期末余額的差額。
(14)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
該項目反映企業本期經營性應付項目(包括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和其他應付款等經營性應付項目中與經營活動有關的部分及應付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等)的期初余額與期末余額的差額。
2.不涉及現金收支的重大投資和籌資活動
(1)“債務轉為資本”項目,反映企業本期轉為資本的債務金額。
(2)“一年內到期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項目,反映企業一年內到期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本息。
(3)“融資租入固定資產”項目,反映企業本期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最低租賃付款額扣除應分期計入利息費用的未確認融資費用后的凈額。
3.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變動情況
該項目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期末余額減去期初余額后的凈增加額(或凈減少額),是對現金流量表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項目的補充說明。
相關推薦:2011年初/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報名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