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資產負債表有關項目的明細資料如下:
(1)本期收回交易性股票投資本金15 000元、公允價值變動1000元,同時實現投資收益500元。
(2)存貨中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的組成:職工薪酬324 900元,折舊費 80 000元。
(3)應交稅費的組成:本期增值稅進項稅額42 466元,增值稅銷項稅額212 500元,已交增值稅100 000元;應交所得稅期末余額為20 097元,應交所得稅期初余額為0。應交稅費期末數中應由在建工程負擔的部分為 100 000元。
(4)應付職工薪酬的期初數無應付在建工程人員的部分,本期支付在建工程人員職工薪酬200 000元。應付職工薪酬的期末數中應付在建工程人員的部分為28 000元。
(5)應付利息均為短期借款利息,其中本期計提利息11 500元,支付利息12 500元。
(6)本期用現金購買固定資產101 000元,購買工程物資150 000元。
(7)本期用現金償還短期借款250 000元,償還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 1 000 000元;借入長期借款400 000元。
根據以上資料,采用分析填列的方法,編制甲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的現金流量表。
1.甲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現金流量表各項目金額,分析確定如下:
(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應收賬款年初余額—應收賬款期末余額)+(應收票據年初余額—應收票據期未余額)-當期計提的壞賬準備-票據貼現的利息=1 250 000+212 500+(299 100—598 200)+(246 000-66 000)-900-20 000=1 322 500(元)
注:計提壞賬準備使應收賬款賬面價值減少;應收賬款減少表示應收賬款的收回現金增加;但這種情況并沒有增加現金,故應減去。
(2)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主營業務成本+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存貨年初余額-存貨期末余額)+(應付賬款年初余額—應付賬款期末余額)+(應付票據年初余額-應付票據期末余額)+ (預付賬款期末余額-預付賬款年初余額)-當期列入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的職工薪酬-當期列入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的折舊費和固定資產修理費=750 000+42 466-(2 580 000-2 484 700)+(953 800—953 800)+(200 000- 100 000)+(100 000-100 000)-324 900-80 000=392 266(元)
(3)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中職工薪酬+(應付職工薪酬年初余額—應付職工薪酬期未余額)—[應付職工薪酬(在建工程)年初余額—應付職工薪酬(在建工程)期末余額]=324 900+17 100+(110 000—180 000)—(0—28 000)=300 000(元)
(4)支付的各項稅費=當期所得稅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應交稅費(增值稅——已交稅金)—(應交所得稅期末余額一應交所得稅期初余額)=122 496+2 000+100 000—(20 097—0)=204 399(元)
(5)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銷售費用+其他管理費用=20 000+50 000=70 000(元)
(6)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交易性金融資產貸方發生額+與交易性金融資產一起收回的投資收益 = 16 000+500 = 16 500(元)
(7)取得投資收益所收到的現金=收到的股息收入=30 000(元)
(8)處置固定資產收回的現金凈額=300 000+(800—500)=300 300 (元)
(9)購建固定資產支付的現金=用現金購買的固定資產、工程物資+支付給在建工程人員的薪酬=101 000+150 000+200 000=451 000(元)
(10)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現金=400 000(元)
(11)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250 000+1 000 000=l 250 000(元)
(12)償還利息支付的現金=12 500(元)
相關推薦:2011年初/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報名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