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分別進行講解:
(一)第一階段,投資時的處理(同成本法存在差異)
1.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例題20·計算分析題】A公司投資B公司,投資比例為30%,初始投資成本為350萬元;投資時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1 000萬元。由于投資成本350萬元大于應享有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300萬元(1 000萬元×30%),則此時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正確答案』
A公司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350
貸:銀行存款 350
2.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例題21·業務題】承例題20,如果投資方初始投資成本為260萬,其他條件不變,則投資成本260萬元小于應享有被投資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300萬元,則A公司會計處理為:
正確答案』
借:長期股權投資 260
貸:銀行存款 260
借:長期股權投資 40
貸:營業外收入 40
或將上述兩筆分錄合為一筆。
(二)第二階段,期末被投資方實現損益時投資方的處理
1.被投資方盈利時
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時,投資企業按其享有的份額作會計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應享有的份額)
貸:投資收益
【分析】這筆分錄體現了“被投資方與投資方是一個整體”的理念。被投資方實現盈利,相當于投資方也實現盈利,故投資方應按比例增加投資收益。投資比例比較低的成本法下無需這樣處理。
注意:在處理過程中,要對凈利潤進行兩項調整:
(1)公允價值的調整。
考慮投資時被投資方是否有可辨認資產(主要考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等)的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不一致,如果有不一致,要將其差額分攤調整賬面凈利潤,按照調整后的凈利潤乘以持股比例來計算確認投資收益。例如,投資時,被投資方某項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評估價值為120萬元,則按公允價值計提的折舊高于按賬面價值計提的折舊,應調減被投資方的凈利潤;若公允價值為80萬元,則應調增被投資方的凈利潤。
(2)內部交易(投資雙方之間的交易)的調整。
投資方出售商品給被投資方(與投資方向一致)稱為順流交易,被投資方出售商品給投資方(與投資方向相反)稱為逆流交易。如果內部銷售的存貨到期末的時候還沒有賣給外部獨立的第三方,此時未實現的內部銷售損益要在凈利潤中予以調整,然后投資方再按照調整后的凈利潤乘以持股比例確認投資收益。不管是順流交易還是逆流交易,只要有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就應對被投資方實現的凈利潤進行調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