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考點一:不同取得渠道下存貨的入賬價值構成 |
第 2 頁:考點二:存貨跌價準備的核算 |
【例題·計算題】甲公司按單項存貨、按年計提跌價準備。2012年12月31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前B產品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10萬元,C產品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180萬元,對其他存貨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貨有關資料如下:
(1)A產品庫存300臺,單位成本為15萬元,A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18萬元,預計平均運雜費等銷售稅費為每臺1萬元,未簽訂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
『正確答案』
可變現凈值=300×(18-1)=5 100(萬元)
成本=300×15=4 500(萬元)
則A產品不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思考問題】A產品期末資產負債表“存貨”項目列報金額?4500萬元。
(2)B產品庫存500臺,單位成本為4.5萬元,B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4.5萬元。甲公司已經與長期客戶某企業簽訂一份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約定在2013年2月10日向該企業銷售B產品300臺,合同價格為每臺5萬元。向長期客戶銷售的B產品平均運雜費等銷售稅費為每臺0.3萬元;向其他客戶銷售的B產品平均運雜費等銷售稅費為每臺0.4 萬元。
『正確答案』
簽訂合同部分300臺
可變現凈值=300×(5-0.3)=1 410(萬元)
成本=300×4.5=1 350(萬元)
則簽訂合同部分不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未簽訂合同部分200臺
可變現凈值=200×(4.5-0.4)=820(萬元)
成本=200×4.5=900(萬元)
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900-820-10=7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70
貸:存貨跌價準備——B產品 70
【思考問題】B產品期末資產負債表“存貨”項目列報金額?1350+820=2170(萬元)
(3)C產品庫存1 000臺,單位成本為2.55萬元,C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為每臺3萬元,預計平均運雜費等銷售稅費為每臺0.3萬元。未簽訂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2012年銷售C產品結轉存貨跌價準備130萬元。
『正確答案』
可變現凈值=1 000×(3-0.3)=2 700(萬元)
產品成本=1 000×2.55=2 550(萬元)
不需要計提準備,同時需要將原有余額180-130=50(萬元)存貨跌價準備轉回。
借:存貨跌價準備——C產品 130
貸:主營業務成本 130
借:存貨跌價準備——C產品 50
貸:資產減值損失 50
【思考問題】C產品期末資產負債表“存貨”項目列報金額?2550萬元
(4)D原材料400公斤,單位成本為2.25萬元,D原材料的市場銷售價格為每公斤1.2萬元。現有D原材料可用于生產400臺C產品,預計加工成C產品還需每臺投入成本0.38萬元。未簽訂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
『正確答案』
C產品可變現凈值
=400×(3-0.3)=1 080(萬元)
C產品的成本
=400×2.25+400×0.38=1 052(萬元)
由于C產品未發生減值,則D原材料不需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思考問題】D原材料期末資產負債表“存貨”項目列報金額?400×2.25=900(萬元)
(5)E配件100公斤,每公斤配件的賬面成本為12萬元,市場價格為10萬元。該批配件可用于加工80件E產品,估計每件加工成本尚需投入17萬元。E產品2012年12月31日的市場價格為每件28.7萬元,估計銷售過程中每件將發生銷售費用及相關稅費1.2萬元。
『正確答案』
E配件是用于生產E產品的,所以應先計算E產品是否減值。
E產品可變現凈值=80件×(28.7-1.2)=2 200(萬元)
E產品成本=100公斤×12+80件×17=2 560(萬元)
因此,E配件應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E配件可變現凈值= 80件×(28.7-17-1.2)=840(萬元)
E配件成本=100公斤×12=1 200(萬元)
E配件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1 200-840=36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360
貸:存貨跌價準備——E配件 360
【例題·單選題】下列各項業務中,不可以引起期末存貨賬面價值發生增減變動的是( )。
A.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B.已確認銷售收入但尚未發出的商品
C.已發出商品但尚未確認銷售收入
D.已收到發票賬單并支付貨款但尚未收到材料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C選項,已發出商品但未確認收入,只是將存貨成本先轉入了發出商品,發出商品也是在“存貨”項目中列示,并不影響存貨賬面價值。
相關推薦: